朱光武,一位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工作多年的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副总工程师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的5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航天工程和空间科学探测领域,他曾主持了我国神舟飞船、应用卫星以及科学卫星等任务的有效载荷研制工作。
每日清晨6点,无论寒暑或风雨,朱光武都会准时开始他的工作。这位70多岁的老者依然坚持着他一生的职业热情,退休后仍然像年轻人一样,每天都能到达办公室。他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环境探测重点室创始人之一,也是一位著名的空间环境探测专家。在他的一生中,他独立设计开发了16款专用集成电路,这些电路填补了这一领域数年的空白,为我国天基空间环境探测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奠定了坚实基础。
面对辐射风险,朱光武毫不畏惧。为了保证航天员和卫星辐射危害的测量更加精准,并进行有效规避,他及团队成员们在保护措施有限和辐射风险无法回避的情况下,每次都直面辐照风险,以出色的仪器定标确保技术实现和提升。
付出与坚持换回宝贵发展机会。一年春节,朱光武带队参加某型号任务空间环境载荷重要论证会议。但途中车辆意外发生事故,他受伤后仍坚持赶往会场,与会人员看到他脸上的血迹,都被他的坚持所感动。这种拼劲为天基空间环境探测在困难时期争取到了宝贵的机会。
自主自强硕果报国 “我们一定要将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断发展,精益求精。”这是朱光武经常对身边人说的一句话。他也是如此身体力行、一以贯之地做到的。在他的努力下,我国终于不再依赖国外专用集成电料,而是能够独立设计、开发这些关键组件,为我国产业内形成了一套完整体系。
领域深耕培养后浪 50年来,朱光武承担过多颗卫星工程任务及我国跨世纪重大航天任务。他不仅严格锻炼年轻科研队伍,还倾注心血记录每一次成功失败经验,这份笔记被称为“红宝书”,成为实验室新人的学习资源。如今,即便七旬高龄,他仍然同实验室年轻人一起奋斗,在指导他们从事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输送出了许多优秀人才。
老一辈探测人艰苦奋斗谋开拓,他们留下的遗产,是新一代必须继承并超越;新时期探测人扶摇而上竞前行,将不断砥砺奋斗、踏浪而行,为我国未来的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在这条道路上,有着无数英雄好汉,如同流萤般闪耀,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绚烂夺目。(张贤国孙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