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十七位帝王是清兵入关后被尊为“弘时”的朱由崧,他在1644年建立了南明政权,国号仍旧称为大明,但实际上他的统治仅限于江南地区。
朱由崧之所以能够成为皇帝,是因为他是崇祯皇帝的表亲,他的父亲朱常洛是崇祯皇帝的同辈兄弟,因此他有资格继承皇位。崇祯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攻占北京后,崇祯自杀,而清军即将到来,各路封建势力和官僚寻求一个稳定的人物作为傀儡,以抵抗清军。
弘光元年(1644年),李自成被推翻后不久,朱由崧就被拥立为新君。他虽然没有实权,但他还是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如减免税赋、裁减冗员等,以此博取民心。但由于他的统治依赖于其他地方势力的支持,他无法有效地巩固自己的统治基础。
南明政权在弘光二年的时期内,其政治局势十分动荡。首先,由于对外防御无力,加之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事件爆发,这场事件直接导致了东林党人的遭遇迫害,并加速了三藩之乱的爆发。
三藩之乱分三个部分:郑成功、吴三桂和尚可喜,他们都曾经效忠过南明政权,但因受到压制或失望而反叛,最终分别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基地。最终,在1680年代初期,这三个主要反抗力量相继失败,被清政府平息,从而标志着南明政权彻底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