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蒲生,一个深藏在京剧史论研究中的隐世人。自幼,他便被舅父带入了繁华的剧场世界,每逢周日,他都会穿梭于大众剧场,目睹那些中戏校学生的实习演出,就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将每一幕、每一次精彩瞬间都详细记载下来。他不仅是观众,更是一名严谨的研究者,用自己的笔和心来守护这段历史。
他珍视的是那些票根和戏单,那些看似普通的纸张,却承载着无数个演员与观众之间的情感纽带。在刘秀荣32场白蛇传上,他亲眼见证了她的魅力;在刘长瑜第一次实习演出的回忆中,他用事实纠正了误解。这份资料,不仅在中戏档案库里找不到,它甚至吸引了海外收购者的高价,但杨蒲生选择将其赠予中戏,在2001年的建校60周年之际,这份宝贵的资料得到了新的归宿。
他的贡献不止于此,2012年,他又赠送了一批自己从1951年至1966年看过的大型院团演出的戏单,这些珍贵资料被首都图书馆选取,并编纂成了《菊苑留痕》一书。这两本书不仅弥补了建国以来的京剧演出缺失,也展现了杨蒲生的对京剧事业无私奉献的心态。
他与穆守荫合作撰写《老三届与园丁》,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段传奇,同时,他们也以“苏武”为笔名,在各大戏曲媒体发表文章,为京津地区乃至整个中国戲曲界贡献了一己之力。杨蒲生,是一位身处幕后的英雄,一代文人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