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旦:马飞领衔的京剧艺术世界
马飞(京剧票友)作为一位热爱戏曲文化的演员,他与京剧结缘始于孩提时代。那时候,五六岁的小他被爷爷带去听戏,对晋剧产生了浓厚兴趣。第一次听到的曲目是《打金枝》,这首曲子让小马飞对绘画和色彩产生了敏感,这也促使他对花脸脸谱产生了好奇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飞逐渐接触到了除了晋剧之外的其他戏曲种类。他在中央戏曲频道上看到了马连良的音配像,并由此开启了自己与京剧不解之缘。之后,他开始学习马派老生的风格,这种风格以飘逸、潇洒著称,并且注重舞台表演。
初次尝试京剧表演是在高三时的一次年级联欢晚会中,当时他唱了一段《甘露寺》。尽管条件艰苦,但这并未阻碍他的进步。在大学期间,他加入了军训活动,献上了自己的第一唱《淮河营》。虽然当时赢得了一片掌声,但他感到更多的是大家觉得不可思议。当夜晚,他在隔壁寝室串门,被同学们询问:“今天下午居然还有人唱京剧啊?”“呵呵,就是我”,他有些自豪地答道。
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并不接受他的选择,他们经常叮嘱:“不要老在这上面浪费时间。”但到最后,有一点小收获——他们开始理解这种爱好,也开始放宽态度,让出一些空间给他的 京剧梦想。
为了弘扬京剧文化,2005年3月,马飞成立了梨园文化促进社,并招募志同道合的同学入社。他通过近似于曲线救国的手法吸引学生们加入,而不是直接谈论关于国粹或修身养性的事物。这次活动后,他萌生了一个大胆想法:把武汉市高校的京剧社团召集在一起举办一个大型演唱会,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即便面临困难重重,如瘦30斤、旧病复发等问题,但他从未放弃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的信念。经过一个月精心筹备,梨园社成功举办了华中地区最大的 京 剧 演 唱 会。这场活动吸引来自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汉大学等多所高校前来参加,还受邀石川原湖北省副主任夫妇前来支持和祝福。在这样的背景下,事件获得巨大的成功,不仅证明了组织者们对艺术事业无限忠诚,而且展示出了新一代青年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推广传统文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