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北戴河往事追踪报告》作者:徐焰 出版:中央文献出版社。那些年,北戴河海滨真是一片其乐融融的情景。50年代的部长罗瑞卿之女罗点点在《红色家族档案》一书中回忆说,每年七八月份是全家去北戴河的日子,除了我们,许多人家都去……这个季节就成为这些地位相近的家庭之间,一年中最愉快的交际季节。
大家去北戴河都是坐火车,这种交际就从火车上开始。五浴场是中直几个大浴场中最大的,全天开放,但大人们不能像我们成天泡在海里,他们要开会。所以他们在中午前后出现,出现更晚,总是下午三四点才来。” 中央在工作之余,在海边下棋、游泳是重要的娱乐活动。
罗点点书中还特别提到了彭德怀。在我们的记忆里,彭德怀元帅好像从不到北戴河,在我们这些家庭的交际场里,从来没有他的影子,我们能说出北戴河的别墅群里哪一座是谁家住过的,但是没有人回忆得起彭元帅住哪一幢楼。 彭德怀一生保持着清贫作风,又无儿无女,性格也与众不同,不大愿意参加娱乐活动,也不想疗养,这是他总不去北戴河的原因。
中央们夏天常去北戴河避暑,夫人们自然也相随,在这里成了相互往来的场所。然而,有些时候也会出现一些嫉妒等心理不平衡现象。这一点,在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自全国解放后,就长期处于养病状态,有4次到苏联治病。她因做放射性化疗,身体反应比较大,她回国后也不太同在一起,而经常单独到南方疗养。
据当事者回忆,有时她也到北戴 河海滨来,但游泳却不多,只是在海边晒太阳。她游泳水平不好,只会“狗刨”。当时浴场里的女人都会游和不会游都很多,都一般都不怎么样。但她有一种特殊的心理,她特别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一看到有人比自己好的样子就会心里难受起来,比如看到夫人王光美下海游泳,更是不屑再看第二眼了。
据李银桥卫士长回忆,在延安时便表现出强烈的心理毛病,看不得别的人比自己穿得漂亮,也批评她,就是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这一种心理毛病,最终发展成了一种狂,不仅王光美等人遭难,全党和全国人民都深受其害。而这正是在1965年夏天国内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之后,却因为提出警惕“文化修正主义”而变得沉闷,大多数电影和戏剧被禁,这使得整个气氛变得冷清至极。
1966年的7月,“文化革命”正式开始,以“五一六通知”为标志,“文化革命”的狂热浪潮席卷全国各地。此后的几十年里,那些曾经悠闲且充满希望的小小避暑胜地,如今只剩下遗憾与历史尘封。而那些曾经留下的会议决策,则成了人们反思过去岁月的一个窗口,让人们能够通过它们窥见那段复杂而又动荡的人间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