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沂水县的1932年春天,一位名叫刘醒民的摄影家诞生,他的生命与镜头紧密相连。1948年,刘醒民踏上了历史的舞台,从事摄影工作,这一决定将改变他的一生。在解放南京、跟随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的过程中,他用镜头捕捉下了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珍贵瞬间,也记录下了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情景,以及全国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小确幸。
"小八路"拿起照相机,开始了一段不平凡的人生旅程。1944年的春天,他被选入鲁中军区宣传队,学习画抗日宣传画。在那一年夏天,当鲁中军区各宣传队整编时,刘醒民被调到南下随营干部学校。他与同伴们一起急行军,从山东聊城至河北大名、涉县,再至山西长治、晋城,最终抵达河南省洛阳。
之后,刘醒民加入了刚从大别山回来的 刘邓大军(第二野战军)的文工团,又一次回到他的老本行——美术工作。在解放郑州、开封后,他创作了一套十五尺长的连环漫画,以“缴枪不杀”为主题,讲述了解放军战斗故事。这套连环漫画展出在郑州市的大街上,让众多群众驻足观看。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醒民转变职业轨迹。他遇到了摄影组长袁克忠,在了解到他是美术组成员后,被袁克忠推荐转而学习摄影。没有请示上级的情况下,刘醒民主动请求加入文化部摄影组,并最终成功完成了职业转换。此举虽然未经请示,但最终得到了理解和支持。
1949年的春天,当二野开始向长江岸边进攻时,刘醒民与其他战士及时记录重要瞬间,用玻璃框夹底片进行即刻晒图,将这些兰图画报发往连队,为部队文化生活增添活力,并激励士气。当秋风送爽之际、二野再次开启对抗敌人的征途时,劉對攝像機一樣執著,不懈地捕捉着每一个历史性的瞬间,无论是在贵州还是四川,在党阳或岷江畔,都有他的镜头留住那些难忘记忆。而1950年初成立的《西南画报》也成为了他作品的一个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