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刘醒民红色故事背后的镜头犹如心灵深处的光芒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0

在那个历史的转折点,刘醒民,一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却意外地成为了一名摄影家。他用镜头捕捉了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历史瞬间,以及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场景。他的相机不仅记录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辉煌成就,也留下了平凡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珍贵记忆。

1944年春天,“小八路”刘醒民被分配到鲁中军区宣传大队,负责制作抗日宣传画。在那段时间里,他学习了如何用画笔表达革命精神。然而,当他加入南下随营干部学校后,机会再次降临于他身上。他被调到了刘邓大军(第二野战军)的文工团,那里的工作更接近他的兴趣——艺术创作。

一场偶然的机会,让刘醒民从画布转向照相机。那一年冬天,他遇见了摄影组长袁克忠。当时 袁克忠看到他是美术组的人,就鼓励他尝试摄影:“快门一按,就能留下真实图像。” 刘醒民没有犹豫,在没有请示上级的情况下,便决定跟随袁克忠学习摄影,从此开始了他的摄影生涯。

直到南京解放后,刘醒民在一次大会上遇到了陈裴琴部长,对自己未经请示转行的事进行了解释。幸运的是,没有受到责怪,而是获得鼓励:“可以用照片记录军史、历史,这次就好好干吧!” 1949年春天,刘邓大军开始向长江岸边进军。在这段时间里,刘醒民与其他战士一起抓拍重要瞬间,并使用晒兰图方法迅速将底片打印出图片,这些图片通过“兰图画报”形式发给连队,大幅提高部队文化生活水平和战斗士气。

随着二野的大西南进攻展开,刘醒民又带上了照相机,与四十七师共同拍摄进攻作战的情景,从贵州到四川,再至解放乐山、成都外围战,他坚守岗位,用镜头捕捉每一个关键时刻。这批照片如今已成为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为我们展示了一段艰苦卓绝但充满希望的心灵历程。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