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第一次北伐时驻军灞上,有一位名叫王猛的读书人来到军营前求见桓温。王猛出身贫寒,但学问渊博,自幼喜欢阅读。他不屑于仕途,便在华阴山隐居。桓温听说后,非常高兴地接见了他,并请他分析当时天下的形势。
王猛谈论南北双方的军事布局,深邃而精辟,使桓温印象深刻。在与桓温交谈的过程中,他偶尔摸虱子,这让旁边的士兵们有些困惑,但王猛似乎完全不介意。
桓温询问自己为何未能获得地方豪杰的支持,王猛巧妙地指出桓温虽然远征,却没有渡过灞水,因此人们对他的打算感到疑惑。这个回答触动了桓温的心,让他意识到自己的战略可能存在缺陷。
尽管如此,桓温仍然看重了王猛的才能,在退兵时多次邀请他南下并授予官职,但最终被拒绝。然而,由于这段经历,王猛得到了“摸虱子的读书人”的称号。
随后,当前秦皇帝苻健去世,其子苻生继位却因残暴被堂兄弟苻坚推翻。在即位之前,苻坚就想找一个得力助手,并通过推荐者找到王猛两人一拍即合,他们关于历史兴亡的大讨论完全吻合。于是苻坚任命王猛为大臣,一年内五次晋升至权力顶端。当时仅三十六岁、汉族背景的人物而已,这引起氐族大臣樊世等人的不满和嫉妒,最终导致樊世遭处罚。
作为朝政整顿者的关键人物,兼任京兆尹期间 王暮迅速清理了长安中的权门豪强和皇亲国戚,将其处死或判刑,从此长安治安大增。而这种严厉法制也得到了主公赞赏:“我现在才懂得国家应该有法制呢。”
十几年间,在苻坚与王暮共同治理下,大秦国力日益强盛,最终灭掉前燕、代国和前凉三个小国统一黄河流域地区。但是就在公元375年,当病重之际 王墓向苻坚建议不要进攻东晋,而是应铲除鲜卑人和羌人的威胁,以保障国家安全。这番话显著影响了之后的政策走向,也成为了后来的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