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dájǐ),世称“苏妲己”,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而苏家正是出自河南省焦作市温县苏庄(今温县苏王村)。商朝商纣王子辛(亦称帝辛,帝乙之子,武庚之父)的爱妃,有美色,又能歌善舞。《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
在后代,人们常将之君的过失与女色联系起来,因此,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就成了诅咒的对象。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以及春秋之骊姬合称“中国古代四大妖姬”。
妲己喜欢歌舞,纣王令乐师师延创作靡靡的音乐、下流的舞蹈,在宫中朝夕欢歌。妲己伴着靡靡之音起舞,妖艳迷人。于是纣王荒理朝政,日夜宴游。妲己喜观“炮烙之刑”,将铜柱涂油,燃以火炭,令犯人行其上,跌落火红的炭中,脚板被烧伤,不时发出惨叫声。妲己听到犯人的惨叫,就像听到刺激感官的音乐一样发笑。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
纣王的无道,激起人民的反抗。周武王乘机发动诸侯伐纣,在牧野之战,一举灭商,纣王逃到鹿台,妲己也被斩首而死。
历史记载
史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与一个女人有关,上古的夏、商、周三代也不例外。夏桀时的妺喜、商纣王时的妲己,周幽王时的褒姒。
妲己这个女人是随着《封神演义》的流传而为人所熟知的。《封神演义》上说她艳如桃李,妖媚动人,是千年狐狸精幻化,蛊惑纣王荒淫误国。周人灭商后,欲杀此妖姬,因被其美色所眩迷,举刀手软而不忍下手,最后在周武王的正气威迫下,终于现出原形,而被姜子牙擒住斩首了。不过大多数的记载都有夸张成分在其中,想靠妲己的行为来衬托商纣王的昏庸残暴。
人物考证
“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国王子辛,也叫“帝辛”。其次,帝辛暮年热衷于声色之娱与酒食之乐是事实,虐杀比干也有确切的记载,然而砍掉赤脚在冰上行走的人的脚,以及剖开孕妇的肚皮就有些难以令人置信了,特别是“唯妇人之言是听“这一条罪状,根本不切实际,因为商人颇重迷信,任何重大举措,都要求神问卜来决定吉凶休咎,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是有确切记载的,妲己能够影响的力量,实在微乎其微。
帝辛性情刚猛,好自用,不喜听人摆布,妲己只能算是他晚年生活的伴侣,谈不上言听计从,干涉到商朝的策略;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宠幸的那些年月之中,具有权力,何以有苏氏的一族人,始终就没有能够得势呢?妲己的恶名是周人宣传的结果。
妲己进入帝辛的生活领域时,正是商朝国力如月中天的时候,那时新的都城正在风光明媚,气候宜人的朝歌(今河南淇县)建造起来,四方的才智之士与工匠,也纷纷向朝歌集中,形成了空前的热闹与繁荣。
就在帝辛宠爱妲己时,在陕西渭水流域的周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周部族原是夏朝后稷的后裔,早在古公时代,便有了东下图商的企图,《诗经》中的《鲁颂》中有这么一段;“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歧之阳,实始镇商。”
事实上对付强大的商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一直传到姬昌,力行仁政,国力日盛,附近的部族都非常信服,才开始沿黄河东下,把触角伸向商都朝歌。
据司马迁的说法是:纣王而死,妲己为周武王所杀。另外《世说新语》中引孔融的话说,周师进入朝歌以后,妲己为周公所得,后来成为周公的侍姬,这可以从周师进入朝歌以后,再也没有贬抑妲己的话语,得到一些侧面的证实。
由于影视剧中的苏妲己被注入了许多夸张的成分,才导致后人对这段历史的误解。商朝文化的发展不是仅靠一妇人之力就能将其毁灭的。所以需要我们正视历史,以正确的视角对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