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西汉,还真有位大臣敢秉公办理。这位大臣实在厉害,他不仅敢扣押太子刘启,就连汉文帝本尊,都敬他三分。这个人到底是谁? 此人名叫张释之,早年和哥哥在一起生活。由于家底殷实,所以哥哥就为他捐了个骑郎官做。张释之当了十年的官,都得不到提升,他有些灰心,认为自己不是当官的料,就想辞职回乡。中郎将袁盎很是赏识他,就上奏汉文帝,让其调补为谒者。 汉文帝见到张释之后,让他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但不要高谈阔论。张释之就根据“秦亡而汉兴”,发表了一些见解,汉文帝听后很满意,就命他做了谒者仆射。 汉文帝十分赏识张释之,后者也不负所望,之后张释之被提拔为公车令。公车令是九卿中卫尉的下属官。据《汉官仪》记载:“公车司马掌殿司马门、夜徼宫中,天下上事及阙下凡所徵召皆总领之。”也就是说,百姓及低级官吏的、各个地方的朝贡、皇帝派遣公车征召的臣民等,都由公车令主管负责。 有一天,太子刘启和梁王刘揖同乘一辆车入朝,按照规矩,到了司马门就应该下车,即使太子也不例外。可是二人却没有下车,因此违反了规定。其他人见是太子和梁王,都不敢过问,唯有张释之追上去,阻拦二人进宫。 张释之将太子和梁王扣押下来,然后以“过司马门不下车为不敬”为由,向汉文帝了太子和梁王。要知道,不仅刘启是太子,未来的皇帝,梁王刘揖也是“得帝宠爱,异于他子”,张释之这样做,无疑是在自掘坟墓。 薄太后一听说,自己两个宝贝孙子被人扣押在宫门,急忙派人去传达命令,太子和梁王这才得以进宫。好在薄太后和汉文帝都是通情达理之人,他们明白此事是太子和梁王不对,所以没有怪罪张释之,汉文帝更是向太后谢罪道:“教儿子不谨。” 经过这件事,汉文帝认为张释之果然与众不同,于是任命他为中大夫,不久升任中郎将。汉文帝对张释之十分尊敬,认为有这样一位忠臣很是难得,之后更是让张释之做了廷尉。 有一次汉文帝外出经过中渭桥,谁知突然有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汉文帝的马受到惊吓,导致他差点摔下马。随从抓住此人,交给廷尉查办,结果张释之只判了一点罚金,便将此人放了。 汉文帝十分生气,心想此人差点害我摔下马,你竟然随随便便就将他放了。当他责问张释之时,对方解释道:“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也就是说,此人是无意惊了圣驾,所以这样判罚很是公平。汉文帝听后怒气全消,说:“廷尉当是也。” 还有一次,有人偷了汉高祖庙里的玉环,汉文帝很是震怒,让张释之一定要严惩此人。最后经过审讯,张释之判此人斩首,并上奏汉文帝。与上一次一样,汉文帝仍然觉得张释之判罚太轻了,他认为此人的行为,足以诛灭九族。 然而张释之却表示,按照法律,这样的判罚已经是最重的了。如果偷了宗庙器物就要灭九族,那么今后有人挖了长陵上的一抔土,又该怎么判罚呢?在场的汉文帝、薄太后、中尉周亚夫、都侯王恬等人听后,无不赞叹张释之公正廉明。 就是因为张释之执法严明、刚正不阿,所以汉文帝才敬他三分。而张释之也知道,全靠汉文帝仁厚,才能容忍他一次又一次。后来汉文帝驾崩,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张释之知道汉景帝气量不如汉文帝,当初自己得罪过他,一定会被记恨。于是张释之主动向汉景帝请罪,并打算称病隐退。可汉景帝表示不怪他,让他不用担忧。谁知一年后,汉景帝就将张释之贬为淮南王的国相。 (参考文献《汉书》《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