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钦,字敬夫,号东莆,1511年12月25日(明正德六年十二月初六日。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生,1545年9月17日(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逝。享年34岁。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林大钦高中嘉靖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林大钦以不足21周岁的年龄折桂,在中国历史上极其罕见,是封建时代潮汕本土培养出来的在唯一一位文状元。 林大钦与翁万达、陈北科并称潮汕三杰。
林大钦为明代潮州府海阳县东莆都仙都村(现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金石镇仙三村)人。据其同代人薛侃《林大钦传》的记载:他生于书香之家,自小嗜书,尤喜爱苏洵的《嘉祐集》,又得族伯万卷藏书“资以自广,寻浸博通子史百家言”。后遍读苏轼、苏辙文辞,由是操笔为文,其后人对其文章评价“奔腾磅礴,酷肖三苏风格”,应自少时习起。在参加乡试前,林大钦曾为谋生计,在塾馆任过教职。明代林熙春更说“甫十八而丧父,多方为附身之需”,当含抄书、教书等项。林大钦登第前即已娶了孙氏。仙都《林氏家谱》上就明载着林大钦妻妾三人,正为“敕封安人和婉孙氏”。林熙春则明确地说他在父死之后,“偕伉俪以事母,竭力备养志之奉,若忘其家之最贫”。
1531年(明嘉靖十年),林大钦参加潮州府乡试,一出手便崭露头角,他“就试有司,督学王公(按:广东提学副使王世芳)得其文,奇之,以荐于巡按御史(按:即吴麟),相与叹曰:是必大魁天下者。”同年,1531年(明嘉靖十年)秋,林大钦参试,提学使王世芳奇其文,推荐于巡按吴麟,乃更试以“李纲十事”,见其文“考据详核,词旨凛烈。”大为称赞,谓“是必大魁天下”。同年秋,林大钦抵省城参加乡试,获举人第六名。应试期间,林大钦大量的应试文章中,已显示出一定的忧国忧民情怀和不俗的水准。如《李纲十事》就很有“医国”的独到见解。他认为李纲“忠义勇略,允孚时望”,其“规划措置,真足以收拾夷虞”,其“十事之议,皆当时国事所特急”。李纲是两宋之交主战派名臣。高宗即位,李纲拜相,力图恢复,联合河东、河西各路义军抗金,并上疏议十事:国是、巡幸、赦令、僭逆、伪命、战、守、本政、责成、修德。林大钦认为,这十议都是救国抗金良策,直截了当地指出:“使此策能行于建炎之前,则固不至建炎之祸;使此策能行于建炎之后,则亦不至有南渡之耻。”为此,他确切地断定:“宋未尝无可为之势,亦未尝无可为之臣,第无能为之君!”这就是说医国需要有“豪杰”,更要有“明君”。其文一针见血,确如薛侃所说:“考据详核,词旨凛烈,读之觉奕奕有生气。”1532年(明嘉靖十一年),林大钦赴京会试,在礼部会试上获第12名贡士,取得殿试资格。再参加由明世宗亲自主持的殿试,1532年4月24日(明嘉靖十一年三月戊辰。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被明世宗钦点“御擢第一”,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参与编修《武案实录》。林大钦中举后赴京,顺利通过礼部会试取得廷试资格,殿试那天,“天子临轩赐对。一时待问之士,集于大廷者凡三百余人”。“先生年二十二对大廷,咄嗟数千言,风飙电烁,尽治安之猷,极文章之态”。终为嘉靖帝所器重,御擢第一。这里所说22,当为虚龄。以《林氏家谱》所载出生年月推算,实际上只有20周岁又3个月。以如此年轻的岁数夺取了三年一科的举世瞩目的状元桂冠,在中国科举历史上实属罕见。林大钦的人生亮点在壬辰科廷试中体现,当时所作的约5000言《廷试策》,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该文持论剀切,论述明快而透辟;切中时弊,措施得力而实用;流畅奔放,文笔犀利而平实。历代论者均不约而同地以其比之贾谊、苏轼的策论,丁自申谓其“以合于苏长公制科之策,不辨其孰为长公者”。郭子直谓其“气鬯词雄,翩翩乎苏长公风骨”。曾迈称其“出入两汉,驰骤长苏”。洪梦栋则谓“排荡屈注,直与子瞻《》争千秋之价”。陈衍虞说得更透,称赞林大钦“诸策已高距千仞峰头,令人攀跻俱绝,所谓屈注天潢,倒连沧海者,于寸玑尺幅见之。杂置苏集,谁判渑淄。”
1534年(明嘉靖十三年),林大钦因母亲不适应京城气候,又深感宦海叵测,且为内阁副辅严嵩等嫉忌排挤,遂告假奉母回乡侍养。回家乡潮州府后,朝廷虽然多次召唤,但林大钦皆“屡趣不起”,“屡促不就”。从史料看,林大钦事亲至孝,中状元前是如此,中状元后也复如此。他任职于翰林院,“不数月而潘舆迎养。”但林母抵京后,一。第二年,翁万达出京任广西梧州知府,常与林大钦书札往还。林大钦曾在信中对翁万达的离京深表思念,说是“京居洒脱,更无烦虑,惟吾子去,时系人思”。同时,更对其母卧病表示忧虑:“老母卧病,侵寻已七八月,此情如何能言。今只待秋乞归山中,侍奉慈颜,以毕吾志尔。”在《与卢文溪编修》的信中也说:“老母病较弱,终岁药石,北地风高,不可复出矣,只得乞恩侍养。”林大钦“乞归”的直接原因就在于老母京居生病,他又孝心殊笃。此外,促使林大钦辞官归里的,还有其更为根本的原因。科举时代,考官就是得中举子的老师,称有司,也称座主。考生则是门生,入仕之后,一般都必唯座主之言是听。都御史汪铉阅处林大钦考卷,并同张孚敬荐之于嘉靖,理所当然地就成为林大钦的座主,对林大钦的仕途必将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历史现象竟是那么错综复杂。偏偏发现千里马的伯乐,张、汪两人却都是群僚侧目的权奸。这对刚刚涉足宦海的林大钦,不能不说是个十分棘手的问题。林大钦自己在诗文中时有“朱门矜是非”,“世事乱如麻”,林大钦自己在诗文中时有“朱门矜是非”,“世事乱如麻”,“山高不可登,河深岂可厉”,“帝乡不可愿”,“荣名安所须”,“勋名何足营”?“游子颇念吾乡,不为一官羁缚”,“人生不须做官,只能孝亲、弟长、亲贤、爱人”。而—朝获准回潮,就认为是“从兹脱樊笼,卒吾所好”。
卅四而逝1540年(明嘉靖十九年),林大钦母亲亡。林万念俱灰,在办理丧事过程中数度咯血。此后更无心世事,彻底归隐山林。1545年9月17日(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十二日。折算据《辞海》附录.中国历史纪年表),林大钦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