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桀王的第十三年,公元前1766年,商汤发起了鸣条之战,这场战争标志着商朝对夏朝政权的最终推翻。自从孔甲时代开始,夏朝逐渐衰败,其末代君主桀虽然并非无能,但因荒淫和拒谏,使得夏朝政治日益混乱。此时,殷(今河南省安阳县西)的商族在其首领汤的领导下逐渐强大。
为了推翻夏朝,商汤进行了一系列深远的谋划和长期准备。他认识到尽管桀荒淫无道,但作为中原地区共主,他拥有400多年的声威,而与各诸侯之间有上下的名分关系,因此不易获得人心。因此,他利用人们崇拜天帝宗教思想,一方面广布仁德争取义人的拥护,一方面暴露桀的丑恶,并称要替天行道、吊民伐罪。
同时,他广泛罗致贤能,如聘请伊尹主持国政,加强自己的力量。在情报工作方面,开创了“上智为间”的先河,将伊尹推荐至夏宫,以观察夏政和调查地形,在臣子中策反。军事上采取蚕食政策,与附近支持夏朝的诸侯相继并吞,以壮大自己,对抗弱化的 夏朝。
经过18年的兼并扩张,原本只有70里的小小商国,由于势力日盛声望日增,大多数诸侯倾向于他。而桀对商汤发展却采取了无效措施,即枉杀忠臣愈发荒淫残暴,使得众叛亲离、政治紊乱,为后来给予“吊民伐罪”口实提供了机会。
在公元前1766年,当春季即将结束时,随着农耕季节结束而来的饥饿感增剧,最适合举兵的时候到了。战前,“汤誓”被宣传至每个角落,用以煽动人民仇视芳桀,有“时日盍丧,我及你著亡”的语句。在《仲虺之诰》中,则鼓吹东征西夷皆怨、南征北狄亦怨,以普天下的救世主自居,并夸大自己被人民所拥护的情景。
当时 夏都安邑位于山西省夏县西部,而 商扬采用迂回作战切断退路,从毫沿黄河南岸西进,然后再渡河攻击安邑侧翼。面对突如其来的攻势,无力应付的是已经疲惫不堪且内部分裂的大军。这场战斗发生在鸣条之野(今运城县东北),结果是慘敗。当夜幕降临,更糟糕的是 桀只能逃往三硪(今定陶县),接着又奔向南巢(今巢县)而告终。这意味着整个 夏王统治线就此画上了句号,而汤成为了新的 中原共主。这场战争展现出心理战、宣传战、间谍战以及宗教思想等多种策略,以及孤立敌方后方以及大规模迂回行动等高级别军事手段,可以说是中国早期历史上的杰出典范。此外,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古代战争或其他历史事件,请加入QQ群532443302,与我们一起探讨更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