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0年8月踏入工作岗位,长期在宣传与文化领域深耕黄梅戏艺术与社会科学研究。累计发表、出版了黄梅戏史论、民间文学、地方风物及党史人物等方面的论文、传记、散文近300篇(册),总字数逾400万。在文化创作方面,1963年群盖堂社出版了他所创作或改编的小戏《新拾棉花》、《李益卖女》、《过界岭》和《刘老汉猛斗铁算盘》,并参与主编撰写的《黄梅采茶戏志》、《邓雅声烈士及其遗著》(李先念题词,茅盾题签);撰写的《五祖寺》,以及主编的《黄梅县志》(上部)和主撰组编的《黄梅戏史料专辑》(湖北文史资料第49辑)。其改编的小剧目《陈姑追舟》被收入《湖北曲艺音乐集成》。此外,他还撰写了多篇关于民间文学与黄梅戏历史渊源、舞蹈运用、风俗杂艺运用以及启蒙读物在剧中的应用等研究文章,从1987年起,在《黄梅戲艺术》杂志连载。此外,他还创作改编了大本戏 《血掌冤》,该剧曾在鄂皖赣地区共演出300余场,是影响力极大的典范。
为了探索 黄梅戲流播发展 的复杂历程,他遍访鄂赣皖浙闽湘豫7省56个县市,以及每一乡镇的大部分村落,与27个剧种中的480位老艺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查阅2500余册地志文献资料选读2000余册古代野史诗词及解放后期刊。通过对传奇杂剧和各种腔调的研究,对于305本传统剧目的抢救挖掘至今已有600万字之多,其中20多部为稀世孤本。他对236本进行整理校勘后,结集为15集丛书—— 《黃梅戲傳統劇目匯編》,具有较强艺术和历史价值。这一作品不仅结束了口头传承几百年的历史,也完整系统地反映了 黄梅戲 发源地传统剧目的基本状况。
由于他在国家重点项目中表现突出,被授予嘉奖证书;他的贡献得到了中国及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被收录入诸多辞书,如世界名人录、中華名人錄等30余部。他致力于推动 黄梅戲 新时代发展,为这一过程注入动力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