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光年间,李诚甫带着几件陕西新出土的铜器来到北京,以此为生意。他步入宣武门,走进石驸马大街(今北京新文化街),正逢克勤郡王回府。行人纷纷让路,而李诚甫却不了解这些规矩,他只顾着观察热闹景象,没有注意到自己的位置。在护卫们提鞭准备抽打他时,他尖声喊冤枉。这一举动吸引了克勤郡王的注意,王爷命令停轿并询问原因。李诚甫见状惊慌失措,但又怕再次遭受痛打,因此他急中生智地说自己有好古铜卖不出去,便是为了这一点而来。
克勤郡王听后感到好笑,并下令将李诚甫带回府中。到了府上,王爷没有对他的铜器感兴趣,却邀请他参观自己收藏的金石。随后,克勤郡王向李诚甫展示了一些珍贵文物,并询问关于铜器的问题。由于他的知识和见解精准且充满洞察力,克敏郡王对他印象深刻。
从那以后,李诚甫成为了克敏郡王的古董买卖专家。他利用赚来的钱购买考古书籍自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此外,他还得以自由访问和研究克敏郡 王 的宝库,这无疑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知识与视野。
值得一提的是,克敏 郡 王 是清朝初期的一位显赫人物之一,被称为“八家铁帽子亲王”中的一个。在这段历史背景下,由于时间跨度较长以及老古董商的记忆有限,我们无法确定当时具体哪一代的克敏 郡 王 在与 李 诚 甫 的交往中扮演角色。不过,无论如何,这位文物爱好者都以其卓越的地质鉴赏能力在京城赢得了盛名。
随着时间推移,当年的德宝斋终于在道光末年关闭,其传奇故事也随之被遗忘。但我们可以想象,在那个繁华而又宁静的小巷里,那个充满智慧与热情的人,以及那些珍贵如同生命一样、经历过岁月沧桑但依旧闪耀着光芒的文物,它们共同编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类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