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甲午战争中,大清陆军却以开枪不瞄准而闻名。日本军官回忆称,当时中国士兵争先恐后地放枪,却往往没人对准目标。这一奇特的作战方式,不仅令外国人迷惑,也让历史学家探讨其原因。
1860年,一位英官观察到淮军士兵在开枪时姿势古怪,朝前放枪,眼睛往后瞅。他推断,这可能是由于久习手铳、鸟铳导致的习惯性动作。1920年的直皖大战更是一场“”战争,其中双方消耗了大量弹药,但实质上的伤亡数远低于预期。
这种“”作战法被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莫里逊以极为负面口吻批评,他建议恢复使用弓箭,因为弓箭便宜且能造成真正杀伤。此后,蒋介石在编写步兵操典时特别强调射击要领,并指出“开枪要瞄准”。
这段历史,如同荒诞幽默般反映了中国现代化进程曲折之路。中国人购买洋枪洋炮,却未掌握“开枪瞄准”的基本技能。与此同时,日本则认真学习西方,不仅推行全盘西化,而且鼓励与外国人的通婚,以改良民族血统。
从甲午战争至今已过百年,我们学会了“开枪瞄准”,但其他事物仍旧模仿不顺。在引入足球联赛制度时公平竞争原则得不到实施;引入义务教育但忽略国家和公民义务;引入现代传媒却多有不可信的情况。在宪法中提及少数服从多数、多数尊重少数,但不同意见常被无理打压。
东邻日本,则通过学习和实践,将一切学得彻底。不论是推行西餐、西装还是普及义务教育,他们都深刻理解并执行得当。而我们,在向国际接轨上总是在三心二意之间徘徊,不愿彻底放下身段去学习,更喜欢找借口来逃避真正在学历面的挑战。
在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时,“中国国情”成了许多人的借口。一部分人好面子,不愿承认自己技不如人,而另一部分则得过且过,用各种理由掩盖自己的懒散态度。但正视不足并努力克服,是关键所在。如果我们能够像日本那样,全力以付地学习,无疑会走向更加明确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