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韩信之死爱情如春风自然界中最美的悲剧

0

在那遥远的汉十一年春天,当大地尚未完全披脱冬日的寒霜时,一位曾经威名赫赫的大将——韩信,在长乐宫遭到了不幸的斩首。他的罪名是谋反,而他之前因为同样的指控被削爵夺封,从统辖两淮八十八城楚王贬为仅有的几千农户的小小淮阴侯。

此前,他因一次虚构的谋反案而免于一死,但这次,却是一审定论,证据确凿。当时,汉高祖刘邦正忙于平定陈豨之乱,朝内空虚。而韩信利用这一机会,与陈豨暗合图变,为了一举颠覆刘氏王朝。他所冒的风险极大,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也可能面临法律制裁。但在决定性关头,他却疏忽了保密工作。一位得罪过他的手下人怀恨在心,将此事告知了朝廷。吕太后深感紧张,而忠心耿耿老丞相萧何,又要以往发现并提拔韩信军事才能来毁灭这匹千里马。在萧何计议下,以“高祖平叛胜利”为由诈称百官进宫朝贺,不久即被武士捆绑,最终就在长乐宫钟室,一代名将身首异处。

对于名人离去世界后留下的遗言,我们历史从不吝惜页面进行记录,因为内容已是庞博,再多几行又何妨?于是太史公司马迁记下了这样的话:“信之方斩,日悔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言计’。”当他想到蒯通,那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当初若听其言,或许今日主公头颅落地。最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功勋盖世的大丈夫竟要死于女子之手,这更激发了他对命运和天命的一种深刻反思。

司马迁虽然没有做到真正客观无私,但还是比较客观公允。他写楚汉相争巨头刘邦和项羽时,就既写他们的优点也写他们的缺点。这使得后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尽相同,有人认为有曲笔歪曲英雄,有人则认为这是史家秉笔直书,让一个风云时代的人物栩栩然活在精神世界中。

最后司马迁以“太史公日”开篇,对人物进行总体评价:“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比周、召、太公之徒。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我爱太史公,但对这一评价不能认同,我认为韩信走上谋反道路主要是环境和刘邦造成的。如果不是如此,无论如何结局都不会改变。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