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92年至49年的时间里,西汉第七代皇帝汉宣帝刘询统治了大汉。他的本名叫病已,而字是次卿。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也就是说他是戾太子的孙子。在他出生不久后,他的祖父就因为巫蛊事件被关押了起来,但后来由于大赦,他得以恢复皇族的地位。
当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霍光在帮助昭帝的时候提议迎立年仅十八岁的刘询为新一任皇帝。这背后的原因之一可能是因为霍光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虽然如此,霍光还是选择了这个方案,因为他知道这样做能够稳定朝廷,并且让人们相信新的领导者会带来变化。
不过,由于刘询幼小时期经历了很多变故,所以他对百姓生活和官场情况都有所了解,这对于他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当初即位之初,为了处理好政务,他委托给了霍光。但是在地节二年(前68年)之后,当霍光去世之后, 刘询才开始亲自掌握政权。
在他的统治中,对吏治进行整顿是一个主要任务。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增强中央集权,比如规定丞相以下所有官员都要上奏报告工作,以此来监控他们并防止腐败行为发生。此外,他还尊崇儒学,并且鼓励儒家学者讨论五经之间的异同点。
尽管如此,在某些方面,如刑法改革等方面,李斯认为这些改革过于严厉而建议使用更多儒生的意见,但是宣帝仍然坚持自己的一套政策。在政治上的另一项重要举措则是招抚、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比如,在地节元年的时候,他下令假借郡国贫民田产,而到了甘露三年(前51),又命令将池塘等未曾用于耕作的地方也归还给贫穷的人们。而流离失所的人们也可以得到土地种植,并获得食物供给。此外,还减免或废除了一些苛刻的税收,使得人民能够更容易地支付租金,同时降低商品价格。不过,这些措施并没有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土地兼并问题,因此社会矛盾依旧存在。
在国际关系方面,与周边少数民族保持平衡也是重要的一环。在神爵元年的战争中,大司马赵充国成功平息了羌人的叛乱,此举挫败了羌人利用匈奴势力隔绝中国与西域通道计划。而随着这场战争结束,不但安定了边境,还进一步加强了中国对西域地区控制力量,从而使得整个国家进入了一段较为安定的时期。
然而,即便如此,由于封建王朝内部问题日益严重,以及贵族、豪绅对土地不断兼并的情况,没有根本性的改变,最终导致农民反抗斗争继续加剧,一直延续到元始二年(公元1)甚至更晚。这标志着西汉王朝走向衰落的一个关键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