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朱常淓(1607—1646),安徽凤阳人,俗称小潞王,字中和,号敬一主人、敬一道人。明太祖朱元璋十世孙,潞简王朱翊镠第三子,是万历皇帝亲侄。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时,我袭父潞王爵位,并在河南卫辉建立藩国。在位二十六年后,当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明朝灭亡后,我流寓于杭州。清顺治二年的六月,在弘光政权覆灭后,我曾被推为监国,但几天后清军至杭州,我便投降。随后,被押解至北京第二年五月,被杀于北京。我卒于四十岁。
弘光元年的五月下旬,当清军渡江并俘虏了弘光帝之后,这消息传到了杭州,那些大臣,如马士英、阮大铖、朱大典、袁宏勋、张秉贞、何纶等人,便请求我监国。在邹太后的命下,我在六月七日(1645年6月30日)成为监国,并被授予“叔父”之称,因为我的先祖宣宗曾东征时由襄和郑两个藩王共同监国,而我的祖父宪宗也在其中。这次,也是如此。但仅八日(7月1日)的时间,就有黄道周建议我即位称帝,但我依照马士英的意见,让陈洪范作为我的代表与清军进行和谈。当十一日(7月4日)的清军逼近杭州时,众多官员逃离,而陈洪范回到杭城,与张秉贞等劝说我投降,最终十四日(7月7日)失守城市。我与其他诸侯及一些被俘官员一起被送往北京,最终,在翌年的四月初九日(1646年5月23日)与他们一起遭到处决,以“谋不轨”罪名。
然而,不论上述政治活动如何无果,我在音乐和书法方面却留下了卓越的成就。我对绘画也有所造诣,《历代画史汇传》记载:“善竹石”,如今,还有一块刻有其作品“月外兰”的石碑保存在卫辉市博物馆中。
音律是我另一项专长。我会制琴,有一种叫做“潞琴”,制作精良,每一张都有编号,这种琴当时非常珍贵,即使崇祯皇帝也把它视作珍品,用以赏赐给诸侯。
此外,我还研究古代音律,并写了一部《古音正宗》,共七册,其中收集了包括自己创作的50首琴曲。此书由潞王府于崇祯七年刻印出版。
最让我留下的遗产或许是书法。在我的手笔中,一批石刻得以保存下来,直至清朝初期汲县知县将它们镶嵌于崇圣祠墙上,使这些石刻得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