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律》——元朝外族入侵与法律考察
《大明律》,全称为《大明律集解附例》,是由开国皇帝朱元璋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详细制定而成。它是明代的法令条例,对于研究元朝是否属于外族入侵具有重要意义。
在设计这一系统之前,朱元璋占领武昌后开始着手议订律令。他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依据《唐律》编修法律。在同年年底,修订完成了145条令和285条律(除此之外,又有多个条例)。洪武六年(1373年)冬,他又命令刑部尚书刘惟谦再次修订,并在第二年书成。
这部法律共分30卷,有《名例律》一卷作为开篇,其中包括五刑、十恶、八议等内容,以及〈吏律〉二卷、〈户律〉七卷、〈礼律〉二卷、〈兵律〉五卷、〈刑律〉十一卷和 〈工律〉二卷,共460条。这一编排方式承袭了《元典章》的模式,与《唐 luật》的面貌不同,在内容上也有所变更。
量刑方面,《大明 律》主要减轻罪轻者,加重罪重者。在前者的案件中,如地主阶级内部的诉讼,其量刑较轻;而在后者的案件中,如对谋反、大逆等民变的严厉措施,其量刑较重。这些规定反映了朱元璋防止臣下揽权交结党援的集权思想。
除了其自身之外,《大明 律》的影响也体现在清朝时期。当顺治三年(1646年)颁行的 《大清 律例》实质上不过是对 《大明 律》的修订,这表达了其对中国近代法律发展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