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寿平与黄胄、黎雄才、范曾共同创作的《知音图》于1984年问世。该作品描绘了魏良辅在改革昆山腔时,与鹿城和娄东之间往来的人物场景,他的朋友圈主要包括苏南一带的人士。在这幅画中,周似虞和赵瞻云等人既擅长曲艺,又精通医术,他们的名声远扬。
周似虞是常熟人,以其医术闻名于吴中。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并展现出非凡的技艺。钱谦益在诗中赞美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与游人酒人,轻衣骏马,美酒食,列歌从,如承平王孙。”每当中秋夜,他坐在生公石上唱歌,这声音能让林木飘沓,而广场上却寂静无声。
赵瞻云也是一位高超的曲艺家。他自幼父母双亡三次娶妻又丧偶,一直保持着孤独之心,但热衷于吟诵。后来,他与张野塘成为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门下的客卿。王锡爵请辞回太仓后,以拍曲为乐趣。而赵瞻云技艺超群,每至“酒酣耳热,曼为长讴”,四座皆惊,即使有少年们聚集听鼓,也不敢发声。
魏良辅在研究昆山腔之前,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他整天忙于诊脉开药。如果他以拍曲为业,那么养家活口将变得困难。但正是由于他们都既擅长曲艺又精通医学,有共同的学养、志趣和艺术见解,所以才能相互切磋并成为了朋友。
事实上,在明清时期,有很多医者兼具文学兴趣或喜爱音乐。在《五茸志逸》记载,被称作文学家的秦昌遇,其子嗣喜欢写诗,与文坛大家交流唱和。而许多著名曲家的家庭成员也是医者,如徐大椿(《乐府传声》作者)或叶堂(清代度曲家)。明代名医秦景明甚至请两位优伶随行替方知府看病,让他们先演奏两支曲子,然后用药治愈了他的病。这种结合医学与艺术的情形,从魏良辅开始,便一直持续到今天依旧不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