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医术传承知病亦知音至今绵绵不绝(图)

0

董寿平在甲子年(1984年)创作了《知音图》,这幅画中描绘了明朝时期的医术传承与艺术交融。魏良辅,他不仅是一位革新昆山腔的音乐家,在他的生活和工作中,往来于鹿城(昆山)和娄东(太仓)之间,与苏南一带的人士有着密切的交流。

耐人寻味的是,魏良辅所结识的一些人,如周似虞、赵瞻云等,他们既擅长曲艺,又精通医学,这让他们在当时社会中的知名度非常高。这背后,是他们共同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医学和艺术两门学问深厚的了解。

周似虞,他是常熟人的医生,对音乐也有着非凡的才华。他向魏良辅学习曲艺,“曲尽其妙”。钱谦益在《似虞周翁八十序》中赞扬他“既以医游贤士大夫,又时时游少年场”,他的歌声如同承平王孙一般,“每中秋夜坐生公石,歌伎负墙,人声箫管,喧嗟不可辨。翁一发声,林木飘沓,广场寂寂无一人”。

赵瞻云也是一个技术高超的人物,他自幼父母双亡,但性格孤独好吟诵。在万历年间,被招为文渊阁大学士张野塘的得力助手。他与王锡爵一起,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仍然活跃于江南文化圈内。他的技艺如此之高,以至于即使是在最热闹的地方,也能吸引众人的注意,让人们屏息凝视,不敢发出任何声音。

魏良辅这些朋友们,他们都是因为先从医学开始,然后逐渐涉足曲艺,有着共同的话题和情感连接,因此能够相互学习、彼此支持。这也反映出明清时代,那些医者兼乐家的生活方式并不罕见,而这种结合医学与艺术两种才能的人物,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十分显赫。

事实上,从古至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医者兼乐家,他们不仅治世安民,更是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在上海,就有著名医家秦昌遇,他不仅擅长诗词,还有自己的文学社交圈。而叶堂这样的人物,则是将medicine and music结合起来,将病痛看作是一种需要用美妙的声音去抚慰的心灵疾病。

这样的故事,使我们思考:为什么会有人同时拥有如此多样的才华?答案可能就在于那些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大师们,它们跨越时间空间,用一种特殊的手法,将不同的世界联系起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