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宋朝历史的文化价值崇祯皇帝南迁能否拯救明朝只怕崇祯晚年失了民心留下千古遗憾

0

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国风。然而,朝中党争依旧激烈,加上连绵的灾害和民心涣散,最终导致多地爆发起义。明朝在生死攸关时刻,实际上灭亡只待时间。此时若崇祯皇帝想救国,他能否成功南迁呢?历史上的南迁例子虽有,但对崇祯而言,最大的难题是他已失去民心。

崇祯并非吊死煤山,而是在“南巡”,一念之转,让人期待无限。在许多人看来,如果崇祯南迁,即使政局再差,也可在南方建立割据政权,“偏安江左”。

历史上有类似案例,如赵构的“南迁”建立了宋朝;司马睿也曾“南迁”,建成了晋朝。既然如此,崇祯皇帝不也可以尝试吗?

如果真的这样做,比福王朱由崧更具说服力。朱由崧所建立的政权因其领导能力不足而失败。而当时太子被冒充事件暴露了大臣们对他的不信任。

若当初是崇祯,则不会出现那么多称帝者,从而使得统一更加强劲。但问题在于这仅解决了一方面的问题——政治组织,而忽视了另一个关键问题——民心。

随着末期,大明已陷入失民心的境地。这如何理解?我们从几个角度探讨:

其一、边关:自杀袁崇焕后,将领人人自危,不愿意投降满清,只是因为民族气节所迫。

其二、朝中:文武大臣与皇帝离心离德。大臣捐款或首饰打仗反应冷淡,因为他们不信任政府使用这些资金。大臣李自成攻占北京后纷纷逃往投奔李自成,只留下孤独的皇帝死亡,这两点说明内阁已经分裂。

其三、士族:士族支持决定了宋和晋能否稳固。如果不能获得世家贵族及地方士族支持,就可能无法立足,如同北方移居至今仍未融入的地方士族,以及地方本土士族可能由于不同利益或忠诚选择反对或者袖手旁观,并不是因为单纯相信皇帝能够成功定都新都以平息内部矛盾与外部威胁。

其四、民间:老百姓受累于高额税收,对现行政治结构失去了信任,更愿意跟随农民起义军如李自成等,因而不能获得广泛人民的支持,无论是在新的都城还是其他地区,都会面临挑战和挫折。

最后,在五个方面分析下来,即便是携带着一些望团势力的影响力,要彻底改变形势似乎仍然困难重重。

标签: 商朝文化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