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国风。然而,朝内党争依旧激烈,加之民间灾害频发,百姓忍耐力已尽,最终多地爆发起义。明朝面临生死存亡时刻,当时若崇祯皇帝想挽救,他能否直接南迁以救国?历史上有过南迁的例子,但对崇祯而言,最大的难题是他已经失去了民心。
崇祯皇帝曾经并非吊死煤山,而是在“南巡”,一事让人充满无限幻想。许多人认为,如果崇祯皇帝真的南迁,他再差也能在南方建立一个割据政权,“偏安江左”的政权。这类似于赵构的成功,在南方建立了南宋政权;司马睿也在东晋中期从北方逃至江东建立了东晋政权,因此,有理由相信崇祯能够在 南方创建“明”政权。
与福王朱由崧所建立的“明”政权相比,若是由崇祯自行称帝,其说服力会更大。朱由崧统治期间出现太子假冒事件,这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他的不信任。此外,在其之后,又有人称自己为弘光、隆武、邵武或永历等,这些分裂导致了军力的分散和战斗力的削弱。如果当初是崇祯主持,则这些问题可能不会发生。
尽管如此,即便存在诸多优势,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仍然是民心问题。大明走到末期,其已处于一种“失民心”的状态,从边关将领被杀、朝臣离心离德以及士族、民间老百姓对其不信任,以及农民起义军的大规模涌现,都说明此时根本无法获得支持,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任何其他地方。
因此,即使进行这样的思考和设想,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却毫无帮助,因为真正决定命运的是那些深层次的问题,不仅仅是一种行动或决策。在这种背景下,即便有可能实现某种形式的“保全”,但最终结果仍将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