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对明朝的皇帝持有怀疑态度,但他们身后的大臣们却让我印象深刻。于慎行在17岁时就考中举人,在鹿鸣宴上,当主考官提议给予他特殊待遇时,其他人早已表示感激,而于慎行则婉言谢绝。他在官途上始终保持操守,不轻易放纵,这种坚守原则的品格使他受到张居正的青睐。
于慎行忠厚老实,是张居正最为倾心的门生,他对张居正同样尊敬,但并非盲目支持。虽然张居正推行新政,带来了明朝经济状况的大幅改善,并且深受万历皇帝信任,但他的独断专行也引起了许多大臣的不满。御史刘台因反对张居正而被关进监狱,于慎行即前往看望他。在此事后,张居正找到了于慎行,对其问及此举理由。于慎行回应:“刘台无过错,我理应去看望。”这表达了他的公平和同情心。
当张居正在父亲病故之际,他应该返回家中守孝,却选择继续执掌权力,让门生们为其上疏“夺情”。万历皇帝批准后,一片哗然,大臣们包括于慎行联名要求收回成命,最终这事未能解决。当知道于慎行参与其中,张居 正询问原因,于慎 行恭敬地回答:“您虽恩师,但此次失误。”
随着时间流逝,当所有那些对张居正在位期间抱怨的大臣纷纷上疏致敬之时,直到他去世之后,被抄家的消息传来,那些曾经不满者突然变脸。而就在这个紧要关头,上书求情的人之一,就是那个从未改变原则、忠诚耿耿的大臣—— 于敏行为内阁首辅出山。这段历史让人们认识到,即便是最复杂的情境下,也有人能够保持纯洁和坚定,他们所做出的决定往往影响着整个社会,从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