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物以其对孔孟之道的深刻理解和对国家忠诚的一心报效而著称。然而,他们往往头脑僵化,教条、机械、片面地看待问题,这种做法虽然出自一片丹心,却常使国家错失解决问题更好方式的机会,为人民带来严重危害。
明朝处理俺答求贡的前后经过,便是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俺答汗是明朝中后期蒙古右翼土默特万户首领,他东征西讨战功显赫,成为了蒙古右翼三万户盟主。他与明朝建立关系时期,不稳定时战时和,影响了南北方正常贸易交流。单一畜牧业使得蒙古族陷入困境,他们需要从汉地获取物资,只有两种途径:贡市贸易或抢掠。
俺答选择求贡,但被拒绝。在嘉靖二十年秋天,他派使者石天爵“款大同塞”,向明廷提出通贡请求。尽管他表示愿意邀请边防军官共欢宴,并将抢来的东西归还,但最终他的请求遭到了拒绝。此举激怒了俺答,他决定进犯大同并杀死了素有勇名的大将张达和林椿。
此事件之后,一系列类似的故事重复发生,大概都是俺答遣使求贡,被明廷断然拒绝,有的是被杀,有的是获得支持但过不了朝廷关。而最终,在嘉靖二十九年六月,俺答率部数万精兵进犯大同,以伏击战杀死张达和林椿。这次失败迫使俺告移兵东向,最终导致庚戌之变,使北京城再次被围,这次保卫战比之前更加糟糕,没有于谦这样的主持全局,更无22万勤王兵马支持。
这场战争终于在隆庆四年(1570)九月结束,当时把汉那吉投奔到明朝,此举让苦等和平契机已久的君臣如获至宝,从此双方开始了一段新的交往过程,而这正是另一篇历史故事的开端——一个关于桃色事件如何解开了长时间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及这个事件如何促成了双方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和平。
通过分析这些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在处理外患的时候,即便是在面对强敌的情况下,也必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策略性的思考,而不能简单地用传统观念去束缚自己的思维空间。一味坚守旧有的偏见,不仅会导致国家损失更多,而且可能会加剧矛盾,加深仇恨,最终造成灾难。这一点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依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