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靖难之役失败,明朝的历史轨迹或许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分叉点。首先,迁都北京的计划可能就此搁浅,因为建文帝没有朱棣那样的远见和领导力。而且,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贵族和辅政大臣们不会支持这项举措。
其次,没有了朱棣的征服精神和宏伟抱负,就意味着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也将无从谈起,这虽然错失了一段辉煌历史,但也省去了不少财政开支。
再者,从军事上看,东北地区不再是战略要地,因为天子就在眼皮底下,因此倭乱的问题也不复存在。但从文化和治理方面来看,建文帝若能削藩成功,加强中央对全国控制力,同时修正朱元璋时代过于极端的手法,使得明帝国在他的统治下更加宽仁。他的崇尚儒学背景可能使得国家文化更加灿烂、氛围更为宽松。
然而,对于北方尤其是西北与东北地区来说,由于缺乏朱棣那样的军事策略和决心,加上朝廷距离边疆较远,这些地方很可能会迅速丢失大量国土。我们知道,在土木堡一战中,也先率领蒙古军队击败了明军,而如果没有朱棣的大规模征讨,那么蒙古势力的实力恐怕早已不可小觑,而且朝廷是否能够展现出保卫北京城斗志也是个问题,不排除放弃关外甚至与蒙古签订檀渊之盟等手段应对。
最后,从海上贸易方面看,如果靖难之役失败,江浙地区作为富裕临海区域,其重要性自然被重视,这样中国的开放程度也有望提高,而海军力量也可能得到加强。这一切都会导致朝廷财政状况变得更为充裕,一方面是因为节约了维持北京城所需巨额开支;另一方面,是由于税收征集在江浙这样经济发达的地方效率高,所以能获得更多资源投入到其他领域,如增强国防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