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从大一统王朝开始,丞相就作为一个统率百官的重要角色出现在历史舞台,从商周等开始直到明朝朱元璋时期以诛杀谋反的胡惟庸结束。从此明朝再无丞相,虽然朱元璋为的是加强皇权,但是中后期出现的明朝内阁的权利要远大于丞相。其实这也是时代的进步,如果内阁权利壮大到皇权无法遏制的时候就和西方内阁差不多了。这和明太祖废除丞相没有太大的关系,关键是内阁是否要置于皇权之下。
清朝也曾经继承明朝的内阁,但是仅仅是提供一般事务。即便是后来位高权重的军机处也同样严格控制在皇权手中,因此明朝废除丞相甚至出现内阁尾大不掉逼得皇帝数十年不上朝与朱元璋没有直接关系。毕竟内阁成员皇帝还是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裁撤的,这和西方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是完全不同的。在封建王朝皇权至高无上,为了皇权甚至父子反目、手足相残。所以对于皇權来说所别说丞相了,就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历史上的野心家诸如曹操、刘裕等,都通过宰相或者相国来实现挟自己的目的。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当强化了他的个人意志,并没有什么不对,只不过后世子孙为了偷懒弄出一个失去制衡的大臣而使得文官集团掌控国家政局变得更加困难。
如果把一个王朝比作一家公司,那么老板就是皇帝而宰 相就是老板聘请的一名CEO。CEO这个职业经理人对投资人(帝王)负责,在老板 的监督下管理整个企业。但是个别宰 相也存在客 大欺店诞生侵吿资产自己当老板想法,比如曹操。而穷人出身但又富有野心的人物,如同中国古代的小人物一样,他们往往会利用这种制度漏洞,不断地扩张自己的势力,最终成为决定国家命运的人物。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辽金两代并未被列入正史呢?这可能与他们治理国家的手段有关,而不是单纯地认为他们做错了什么事情。如果我们将历史看作是一部巨大的剧本,每个角色的行为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那么辽金两代或许只是剧中的配角,而他们所扮演出的角色并不够突出或者重要,以至于最终被遗忘在时间长河中。
当然,这样的观点并非绝对,有些学者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解释,他们可能会认为辽金两代确实有其独特的地方,比如他们对于文化艺术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或许这些成就才是真正值得记载在正史中的内容。但无论如何,无疑,对于任何一段历史事件,我们都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探索,以找到最接近真实情况的事实依据。
因此,当我们思考为什么辽金两代没有被列入正史时,我们不能简单地下结论,也不能轻易地批判过去的人们选择哪些事件进入官方记录。而应当深思熟虑,用我们的知识和见识,为这些问题提供新的答案,同时尊重那些已经过去的事情,让它们继续静静地躺在时间长河里,就像书页那样平静,但却充满着丰富多彩的情感故事与深刻意义。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某些信息不会被永久保存下来,它们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因为每一次回顾都是向前走的一个机会,是增进智慧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见解都会互补彼此,就像星辰之间交织成宇宙的大网一样精致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