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封建君主制度下,宦官是由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所孕育出来的一种存在。明朝更是出了许多权倾一时的厉害太监,这背后的根本原因与明朝君主制度的强化密切相关。
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亲眼目睹了元末宦官的危害,他下定决心从根本上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在建国初期,他制定了严格管理太监的制度,并且严禁他们干预政事。但老朱万万没想到,他呕心沥血创建的大明王朝,恰恰被耻笑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太监帝国”。
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这道铁的纪律发生了微妙变化。他不但不再警惕宦官,而且开始把宦官视为心腹,当作控制文臣集团的一股重要力量。“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被悄悄地改为内臣不得擅自做主。这样一来,宦官们悄然迈开问鼎权力巅峰之路。
郑和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奉命率领二万七千余人驾数十巨船“历东南诸蕃,以通西洋”。由于明初纲纪较为整肃,郑和的人品正直,其出使,在沟通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方面还是过最大贡献。
除了这些,更有趣的是在宫中设立了“内书堂”,相当于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宦官学校。这里收取了十岁以下学生二三百人,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任校长,学长由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请翰林院的学士来教导学生。经过学习这些太监们更加如虎添翼,他们知识渊博,不仅能读书写字,还能处理国家大事。
此外还要提到的是英宗朱祁镇时期,宦官权力进一步扩张,即便到了握有典兵之权的地步。皇帝年方九岁,而这位皇帝对这个鬼点子层出不穷的大玩伴十分敬佩,对他尊称为 “王先生”。王振利用这一信任假传圣旨总揽朝政,没有人能控制他,他不但成为太上宰相,而且成为太上皇帝。这导致了著名的事故——土木堡之变,最终导致战败,被捕,是 明王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转折点。
综观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尽管朱元璋提防过宦官,但由于皇权强化加剧,使得君臣之间缺乏信任,加深了一种现象,那就是皇帝越来越依赖并提高参政能力给予特别待遇给那些清廉守职、忠诚可靠的大将军或文武才俊,其中包括那些后来的厉害太监。而这种现象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拥有影响力的高级侍卫或管家,从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人物群体,即我们今天说的"厉害" 的 太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