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其父亲吴锐乐观豁达,以知足常乐为哲学。然而,他并不希望儿子跟自己一样平庸无为,因此给他取名承恩,字汝忠,这个名字意味着他希望儿子将来能够做大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为后世留名。
在童年时期,吴承恩确实没有辜负了父亲的期望。他聪明过人、勤奋好学,一般文章都能一目十行。早熟的他在两三岁就能读诗,在六岁时进入私塾深造。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学习进步迅速,以才华横溢闻名乡里,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期待。但随着年龄增长,他对“四书五经”的兴趣渐淡,而对稗官野史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少年时代的吴承恩特别喜欢捕捉新鲜事物,更喜欢阅读神仙鬼怪、狐妖猴精等奇幻故事。在这些书籍中,他发现了丰富多彩的情节世界,这种爱好最终成为了创作《西游记》的基石。他还沉迷于听水神和僧伽大圣等神话故事,有时候连续几天沉浸其中。
尽管如此,当吴承恩步入青年时代时,他仍然保持着狂放不羁和轻世傲物的心态,这让他的父亲感到失望,因为商人的社会地位本就低,而这位才子的“不务正业”使家境更是日益凋敛。
20岁那年,尽管与父亲关系紧张,但还是安排了一门亲事,与同乡叶姓姑娘结婚,他们婚后的生活非常幸福。这段良好的家庭氛围可能是促使他重新回到“四书五经”的原因之一。此后几年的努力,不仅恢复了科举生的资格,还曾一度梦想考取进士,但遗憾的是,最终未能如愿以偿。
失意之余,对科举制度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认识的吴承恩开始用志怪小说表达内心不满,并且通过写作来抗争残酷现实。他怀抱热情,用自己的血泪编织出了传奇中的《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