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是记录语言的,语言是用文字表达的。没有文字就不可能有书。文字是怎样起源的呢?
在远古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人们只能依靠语言来表达思想,传达消息。但是声音不能传得很远,也不能保存和记录下来。人们需要交流思想,需要积累和传播知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就只有靠口传记忆了,可是,时间长了,事情多了,就会忘记,就会记错,那怎么办呢?我们的祖先为了补救这个缺陷,曾经创造了许多帮助记忆的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利用实物来唤起记忆,这就流行了“结绳记事”、“刻木记事”和“堆石记事”等等各种方法。
“结绳记事”,就是在绳子上打结,用结子的大小、多少和位置来表示不同的意义。现在,这种记事方法在汉族中已绝迹了,可是在我国兄弟民族中,如云南的僳僳族、哈尼族,的高山族,都还有这种结绳记事的习惯。
除了结绳,刻木记事也非常流行,就是在木头上刻上许多不同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事物。这种结绳和刻木是帮助回忆记事的符号,是书的前身,但还不算文字,如果要说“文字”,就是以后发展起来的“图画文字”。
我们的祖先把从事生产劳动,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的事物画在他们所居住的洞穴壁上。在我国周口店山顶洞以及法国、西班牙的深山古洞中,都发现和留存着旧石器时代人所绘的画,这些画画得很逼真,使人一见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就慢慢地只用几根线条来组成一个大概形似的轮廓,把原来复杂细致精确的图画,简化为一定形式的图案符号,使人们看到这个符号,就能知道代表什么事物,这么一来,这些简化的原始文字符号就和语言有了意象关系。以后就逐渐地用它来代替语言表达思想,进而交流经验、传播知识,这样,便出现了原始的图画文字。这种图画文字,起初是很不统一的。
有繁有简,后来就有人进行整理、统一、简化,也使书写方便了。当时,整理创造文字的人很多,这里要说的就是传说的仓颉造字。我国古代曾有这样的记载,说仓颉长有4只眼睛,非常聪明,生下来就会字。他上观日月星辰,下看山川鸟兽,仓颉就根据它们的形象,创造出文字来。但是话又说回来,历史上是否真有仓颉这个人呢,这就很难说了,这都是根据传说和古书的记载流传下来的。不过,说它长有4只眼睛,文字是他一人创造,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文字是劳动人民经过长期的社会生活共同创造的,仓颉只不过对文字进行搜集和整理罢了。
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甲骨的书。
我国最早的书还有“简策”、“版犊”、“帛书”。用竹做的”称“简策”。把竹筒破成一条条又窄又平的细分签,就可用笔在上面写字,当纸使用。一条竹签叫“简”,许多条竹签连结在一起叫“策”。“简策”最早出现在南朝中叶。
用木头做的书称“版牍”。把树锯成若干段,再将段锯成薄片就叫“版”,在“版”上写字后,就叫牍。把薄片编起来,就是“版牍”。“帛书”是写在丝织品帛上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