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徐光启的小站稻梦(图)

0

在明朝的历史长河中,徐光启与利玛窦并肩而立,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早在宋代,何承矩就提出了在津南地区屯田种稻的构想,而后历经辽、金两代,这片土地成为了小站稻梦之地。明代永乐二年,朱棣亲自派兵开垦,使得这块肥沃之地再次焕发生机。

到了弘治元年,丘浚进一步提议,在华北滨海平原大力发展水利,以化斥卤为良田。万历二十五年,户部奏请天津巡抚万世德实施新政策,让沿海荒田被开垦,并允许民众自己备工本尽力开种。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还让官府能够获得税收。

汪应蛟任天津海防巡抚时,他深刻认识到津南地区土地资源的大量潜能。在他的努力下,小站稻梦得以实现。他采用“十字围”法,即围起一圈堤坝,用来防止水涝和灌溉农作物。此方法适用于低洼或地表水丰沛的地方,使土壤盐分降低,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然而,当时的小站稻梦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土质贫瘠、病虫害等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家徐光启因修订《历书》遭人嫉妒,只好暂居天津。在此期间,他四次屯田,并将其经验总结于《农政全书》中。他不仅关注水利措施和种植技术,还研究改造盐碱土,对于后来的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站稻梦继续传承和发展。当后金入侵辽东,一百万难民向内迁移时,天津作为京都门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再度出现了屯田热潮,这些热情的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如官种、佃种、民种、军种以及屯种等,不断拓展耕地面积,为国家增添粮食供应,同时也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卢观象试办“屯学”,既可以帮助国库增添谷物,又能给予学生机会学习功名。这项创新措施极受欢迎,“六百亩”迅速扩展至四千亩,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小站稻梦,在明朝那些事儿中留下了一段璀璨夺目的篇章。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