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朝被称为大元时期,历史上曾经发生了一件名为“夺门之变”的事件,这一事件被后世广泛认为其背离了严格的礼制准则,其影响力仅次于明成祖朱棣发动的著名政变——靖难之役。然而与其他历史上的重大政变相比,“夺门之变”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血腥冲突,而是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完成了皇位交接。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那么“夺门之变”为什么能够如此顺利地取得成功呢?
有人认为朱祁钰德行不配国君,因此失去了皇帝宝座。这种观点得到了朱祁镇复辟后发布废帝诏书所提供的支持,该诏书指控朱祁钰有“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的行为。但要注意的是,朱祁镇与朱祁钰之间因皇位争夺而彻底决裂,他们对对方提出的指控往往带有强烈目的性和个人恩怨,不足为信。
事实上,导致朱祁钰失去皇位的关键原因实际上还是与皇位继承问题有关。在当初,他被迫登基,并非完全符合传统礼法。他为了使这种非正统的继承变得稍微合理一些,在登基时册封了他的侄子二岁大的儿子作为太子,从而保证了将来即便百年之后,也能回到自己的家族手中。
最初登基时,朱祁钰表现出极度犹豫,因为当时外敌威胁临近,他担心万一失败,将受到较轻罚。然而随着北京保卫战胜利,他开始享受起了权力的美好体验,最终决定保持自己的权力,并确保他自己家族成员持有最高权力。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废掉了原来的太子位置,同时册立自己的独生子为太子。此外,他还废除了妻子的头衔改立新的贵妃为皇后。这些私利驱动下的举措严重损害了他的威望,更悲剧的是他的新任太子的儿童早逝,使他所有努力都化作泡影。
在立储问题上的坚持,以及使用酷刑压制反对者,只是加深了一些朝臣对于他不可接受的情况。而由于未能解决继承人的问题,一些失意的大臣们开始秘密策划推翻他的人物阴谋。
主要策划人石亨曾是北京保卫战中的重要功臣,但因为贪婪最终与另一功臣于谦决裂。而于谦又深受重用,所以石亨决定采取行动拥立退休的太上皇恢复旧日光荣,为自己重新打开道路。在这场阴谋中,大司礼监曹吉祥也有相同野心,而都御史徐有贞和杨善则因为主张南迁或从瓦剌人手中迎回王室而陷入职业低谷。这群满腹牢骚的大臣聚集起来,便形成了一场颠覆景泰朝政府的地步阴谋计划。当时石亨控制军队,而曹吉祥控制京城;徐有贞和杨善掌握监察机构;三驾马车中的两驾掌握在阴谋者的手中,因此在随后的“夺门之变”行动几乎无需流血就完成了政权更替。
景泰帝费尽心思想要把权力牢固地握在手里,却徒劳无功,最终落得个悲惨下场,让人感慨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