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恩,一个出生于小商人家庭的年轻人,其父亲吴锐不仅乐观豁达,而且深知世态炎凉,因此给予他一个“知足常乐”的教育。然而,他对儿子的期望远非寻常,希望他能够做一名大官,上承皇恩、泽被黎民,留下流芳百世的忠臣印记。因此,他将儿子取名为承恩,以字汝忠。
在童年的日子里,吴承恩确实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才能。他聪明好学,一般文章都能轻松吞吐,从而使得他的名字早已传遍乡里,让人们对他的未来充满了期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觉得那些枯燥乏味的经典文学作品并不如一些稗官野史那样有趣。他迷恋于捕捉新鲜事物,更喜欢读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小说,这些书籍中的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不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也为他后来的《西游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少年时期的吴承恩听闻淮河水神及僧伽大圣等神话故事至今仍然心向往之,有时候连续几天沉浸其中。随着时间流逝,他步入青年时代,但这份对于奇幻故事的情感依旧没有丝毫减弱,并且养成了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人格特质。尽管如此,他父亲仍旧担忧并多次劝导他回归正道,但这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却毫无动摇。
20岁时,尽管与父亲关系紧张,但还是迎娶了一位叶姓姑娘,他们婚后的生活非常幸福。在妻子的影响和鼓励下,他重新拾起“四书五经”,并在几年的努力后考上了科举生员。这让家中人士感到欣慰,而自己也因取得成就而自豪。不过,此前的失意并未阻碍他的热情和创造力,在南京参加乡试虽然未能成功,但这段经历只是暂时打击了他的信心。
随后的一年春天,当家中的支持者去世后,接受失败教训的吴承恩投入到八股文学习中,并在三年内专注于其修养。不幸的是,在1534年秋季考试中再次落选,这一次失利加剧了他内心深处痛苦和挫败感。在此期间病倒期间,他曾一度考虑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终是妻子的关怀和孩子们需要驱使着他继续前行。
面对科场上的挫折与生活上的困顿,对于不能考取功名带来的遗憾,以及无法改善生活状况或满足父母期望,都让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感到极度沮丧。而这些压力更甚于科考本身,因为家庭开支问题以及继父过世后的经济负担,使得全家只能依赖每月领到的微薄津贴维持生计。就在这种境遇下,《西游记》的问世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件巨大事件,它不仅在美学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还在民俗学、社会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此外,由陈奕禧所书写图册,则进一步丰富了故事情节,使其更加生动传神,如同活灵活现一般。此刻,无论是科场上的失败还是生活上的艰辛,都促使吴承恩更加清醒地思考社会问题,并通过志怪小说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绪与抗争,为我们留下了一部永恒不朽的杰作——《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