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明初著名将领。早年以国胜、宗异为名,出生于安徽定远一地。冯文质的次子,国用之弟,他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并精通兵法。在元末时期,与其兄国用共同组织武装结寨,以自保。他后来投靠了朱元璋,在朱军攻占妙山后,与其兄一同归顺,并深得朱元璋的信任。随后,他在下滁、和等地战役中表现突出,为元帅立下战功。在兄长去世后,他被授予亲军都指挥之职。
洪武五年,当明军十五万人分三路北伐漠北时,他率领傅友德等人连续取得胜利,最终攻占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并在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和沙州(今甘肃敦煌西)的战斗中大获全胜。此后的征战中,从援安丰到决战鄱阳湖,再至平江之役,都有他不凡的贡献,被推崇为常遇春之后的人物之一。
吴元年,他随大将徐达北伐,取汴、洛、潼关等地,又列第三位功臣之一。之后,再次率兵二十万远征辽东,降伏纳哈出,并建立泰宁、福余、朵颜三卫。这期间因累积巨大军功,被封为宋国公,其威望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
然而,在晚年的冯胜,却因为私埋兵器的小罪而遭到处死。在家宴上服毒自尽,其女眷也被迫同饮苦酒赴死。而《明史》记载:“太祖春秋高,多猜忌。胜功最多,但因细故失帝意。”显示了当时皇权与臣子的复杂关系,以及对于忠诚与背叛的严格界限。成化十一年,还专门在祥符新昌坊建起了“冯胜祠”,纪念这位曾经光耀疆场的大将英勇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