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历代帝王的盛世下,文士们不仅有着敏锐的心灵,还拥有一颗对耻感尤为强烈的大脑。他们宁愿忍饥挨饿,也不愿意吃那份平庸无奇的食物。但是,晚明时期似乎是个例外,那里的文人热衷于举办派对和宴会,他们喜欢去财主家中白吃白喝。在这些场合中,无论是熟面还是生面,这些文士都能够放开肚皮大快朵颐,与宾客共享美酒佳肴。
例如,有位朱承彩,他家里虽然有钱,但他并不私藏富贵,只是隔三差五地邀请文士和妓女来家中赴宴。一年中的中秋佳节,他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派对,邀请了南京的张献翼等一百多名学者,并且还喊来了马湘兰等四十多名歌女作为佐酒助兴。即使有金銮之家的家族,在筵席上也乐于与大家一起蹭饭,因为他们认为与众人的共同欢笑比自己的私房菜更有趣。
此外,还有一位王伯稠,他考过一次科举但未能成功后,就选择了写诗而非再次尝试。他常常参加各种派对,不管是否被正式邀请,都会带上一张嘴和一副肚子,在那里大快朵颐。他的朋友林春秀也是如此,他虽然穷困潦倒,却爱好饮酒,一旦没有酒就无法生活,因此他总是在别人家蹭酒喝,而他的朋友郑铎则每天给他送酒,却又耐心地听他骂个不停。
在晚明时代,文人与商人的关系格外融洽。这可能是因为资本主义已经开始萌芽,“阀阅之家”也不惜成为“贾”,文学家毛晋既是一位书商又是一位文学巨匠,而冯梦龙更是兼具商业才华和文学才能。他们通过书籍交易致富,为富而仁,又乐于与文人分享。而商人们也尊重并欣赏那些文化精英,所以晚明时期的社会环境相对于其他朝代来说显得特别宽容。
这段历史表明,即便是在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下,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也有所变化。国家可能不会养士,但民间却自发地将这一职责承担起来,这种现象在晚明得到了体现。在这个时代内,尽管官方对于文人的看法可能仍然冷淡,但民间对于知识分子的接纳却日益加深。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李渔可以随着家庭成员到处要钱要吃,而金圣叹又能轻松拿走千余两银子并且毫不归还,其行为在当时似乎并不引起太大的反感。此刻,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民间养士新风正在悄然流传,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