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那些事儿文士的饭圈生活(图)

0

在那繁华的晚明时期,文士们似乎并没有那么高贵的气质,他们并不介意去蹭饭。他们的心灵敏锐,耻感强烈,但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吃那些不满意的食物。不过,这个时代似乎是个例外,文士们热衷于参加派对,不论是财主家的还是别人的,他们都乐于白吃白喝。在这些盛宴上,他们大快朵颐,那些被请来的人也笑容满面,享受着丰盛的美食。

有一次,一位名叫朱承彩的大臣举办了一场豪华的聚会,他邀请了许多文人和艺人,与会者达到了百余人。每当中秋佳节到来,他都会组织一次大型派对,与南京的一位名叫张献翼的学者以及四十多位女艺人共度佳节。

有时候,即便是金銮圈里的人,也喜欢加入这样的聚会,而不是自己家里的喜事。这让人们好奇,为何晚明时期有人这么做?或许,是因为在这里大家一起吃饭,比起家中的私宴,更添几分趣味。

王伯稠是一位才情出众、长相英俊的人,但他却从不带钱去别人的家。他总是在别人的派对上出现,无论是否收到邀请,他都会带着一张空口袋和一副饱腹肚皮。在他的眼中,只要能找到一个地方大快朵颐,就算天下无敌。而他的诗作《凤凰》则表达了他自我欣赏的心态:“天外有凤凰,独立自徘徊。渴饮沆瀣浆,饥餐昆仑芝。”尽管这都是他所未尝试过的事物,却依然表现出了他的豪迈与自信。

在那个时代,有许多像王伯稠这样的人,他们既不考取功名,也不追求商业成功,而是选择以诗酒为生,或游走于缙绅之间,或奔波于财主家的门庭之下。吴扩人即便品德高尚、诗名远扬,却也只想混迹酒楼间,与朋友畅饮,不问世事;林春秀虽然穷困潦倒,却爱好沉醉于美酒,对其朋友郑铎而言,便成了“云波”,三十年如一日地陪伴左右,没有任何怨言或悔恨。

晚明时期,那些文人的生活方式与其他朝代不同,它们建立在一种特殊关系之上:寒士与缙绅之间、文人与商贾之间,都存在一种难得的情谊。不仅如此,这个时代资本主义萌芽,使得商人们的地位比往常更显重要,而且他们乐意支持文化艺术,以此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此外,还有思想家如王守仁,将财富视为社会各阶层平等的一种体现,使得这些不同的职业群体能够互相尊重和理解。

因此,在这个充满变化和开放性的年代里,即使是那些原本可能感到轻慢或者傲慢的人,也学会了接受这一新的文化价值观,从而形成了一种更加包容和融洽的社会环境。这可能就是为什么李渔能够随身携带一家子四处打秋风,又或者金圣叹可以借钱花掉千橭银子后又把钱抢回来的原因——它们反映了一个时代对于个人自由和娱乐生活态度的改变,以及对于传统礼教束缚松弛的一个转变。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