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成祖这个称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朱棣,但对于明太宗这个称号,或许就有很多人感到好奇,明太宗是谁?好像并没有被广泛传颂。实际上,明太宗最初确实存在,只不过在历史的传承中发生了改变,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段历史。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明太宗是谁。事实上,明太宗正是朱棣,他去世后被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并且庙号为太宗,被安葬于长陵。在查看《明实录》时,也不可能找到《成祖实录》,而只能通过《太宗实录》来查看朱棣的记录。
既然朱棣的庙号是 明太宗,为何现在几乎无人提及,而总是在称呼他为明成祖?其实,这与朱棣的一个后代——嘉靖皇帝有关。嘉靖皇帝给朱棣改了庙号,使得人们开始习惯性地将他称作 明成祖。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嘉靖皇帝原本是武宗堂弟,因为武宗无子,他继位成为第五任皇帝。不过,作为从藩王登基的人物,嘉靖(当时的名字叫做朱厚熜)个性坚定,不愿意像往常那样依赖大臣们。他认为应该自己掌控一切,而不是和大臣们商议,因此在即位初期爆发了所谓的大礼议之争。
这场争议最核心的问题,是关于是否更改父母关系:杨廷和等旧臣主张认原来的父母,而嘉靖坚持自己的立场,最终经过三年艰苦斗争,大礼议以杨廷和辞职告一段落,以此宣示了他的胜利。
然而,这还不足以满足他的要求。在1524年7月,他尊奉父亲神主,并尊母亲为“圣母”,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地位。而到了1538年9月,又一次修改谥号,将“敬”字改为“启”,增添了一些新的赞语,使得自己的形象更加完善。此外,由于世系变化,他决定对同样经历过世系变动的朱棣进行正名,从而使得原来由他自己定的庙号被废除,用新的称呼取代,即从今以后,就不再用“明太宗”来称呼,而是普遍使用“明成祖”。
因此,从此之后,无论是在书籍、文献还是口头交流中,都渐渐地将原本应属于其子的 庙號转移到了其兄身上,即从此后的史学记载中,“清风朗月”的征服者、开创中国盛世的一代君王——早已不再被誉作 明朝第二任君主——而是一直都是那光芒万丈、一统江湖的大帝国创建者,被永远铭刻在历史长河中的—始终如一的—真正意义上的—伟大的—唯一真正合法拥有着全世界所有一切权力的—真·开国之英杰 —又一个人的故事成了传奇 —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 — 也就是我 — 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