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明朝海禁中国走进世界的长城

0

艾跃进:明朝海禁长达200年,是中国落后世界潮流的关键因素。自明初,海禁制度不仅延续了很长时间,而且在明末再次被强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面实施海禁的时代。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国步趋缓、自满闭塞奠定了基础,也是与国际前沿脱节的开始。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商业持有保守态度,与宋元时期相比更加重视农业,制定严格的户籍管理,以限制人口流动。这一思想指导下,他将周边国家列为“不可侵犯之地”,警告子孙后代不得轻易发动战争,以免耗费国力无谓。

《片甲不得下海》,这句话断绝了沿海居民生计,一些违抗者私自出海,被迫加入盗贼行列。朱元璋不断颁布更严格的禁止令,每隔几年就重申一次,如洪武十四年、十七年、二十年等,都有相关命令出现。在这个过程中,明朝实行了一种罕见且持续200多年的海禁,这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发展。

由于这一政策,不少人只能选择私底下冒险出 海,最终沦为水手或走私犯。而利玛窦来到中国时,他认为这些外交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贸易,而是由中国向世界展示其财富和权威。然而,这也反映出了一个事实——由于封闭和孤立,人们对于外部世界了解得非常有限,无从进行广泛交流。

在此之前数百年里,中国一直领先于西方,但随着明朝开始实施这一策略,其落后的现象逐渐显现。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西方资本主义兴起,而我们则停留在农耕文明阶段,只能目睹苏杭地区个别行业资本主义萌芽却无法发展壮大。这一切都源于重农抑商与严厉的户籍管理,以及持续两百多年的封锁政策,使我们的社会缺乏开放性与创新精神,从而错失了解决经济问题和文化交流机遇的大好时机。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