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名冯胜,是一位在明朝初期崭露头角的大将。出生于安徽定远,这位人物的名字曾经有过国胜和宗异两种不同的称呼。他是冯文质的次子,也是著名将领冯国用之弟。冯胜对读书充满热情,并且精通兵法。在元末时期,他与兄长国用一起组织了武装结寨,以自保。后来,他投靠了朱元璋,随着朱元璋的军队征服更多土地,最终到达妙山地区,那时候他的兄长国用带着他前来归顺朱元璋,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信任关系。
从滁县和县开始,冯胜参与了多场战斗,其中包括三叉河、板门寨以及鸡公山等地,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当明军渡过江水并积累了一定的功绩后,他被提升为元帅。在兄长国用的去世之后,命其袭取兄职,为亲军都指挥负责。此后,在洪武五年(约公历1372年),明军发起了一次规模宏大的北伐行动,将近十五万人分成了三路大军分别向漠北进发。徐达所率领的中路大军遭遇扩廓帖木儿部下的王保保,被迫在岭北地区(今蒙古境内)的战役中遭受重创,死伤惨重。而李文忠则因为轻敌冒进阿鲁浑河,与敌方将领哈剌章激战至几乎身亡;唯一能够保持阵线稳定的,就是冯胜领导下的傅友德等人的连续作战成功,他们六月十一日攻下亦集乃路,再次于瓜州和沙州取得七连捷,最终在十月二十四日班师回朝。
此后的战争中,从援助安丰到决战鄱阳湖,再到攻下武昌并俘虏陈理,以及平定张士诚政权,只有常遇春略逊一筹,而他也因此获得右都督的地位。不久之后,又参与徐达领导的大规模北伐行动,在汴、洛、潼关等地取得重大成就,被列为第三人选。此时已封为宋国公。他还多次率领大军出塞,对抗扩廓帖木儿和纳哈出部队,并最终在洪武二十年的征辽东期间降伏纳哈出,并设立泰宁、福余、朵颜三卫。这份卓越的军事贡献使得他受到极高评价,被赐予宋国公爵衔,而且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而列第八。
然而,在平时生活中,冯胜喜欢在地底下的打谷场埋藏许多个大小不一的瓦瓮。直到洪武二十六年(约1393年)蓝玉案件爆发,不幸的是,他因小罪而被处死,与傅友德、王弼等人同遭处罚。在家宴上,他毒杀了所有女眷,其义女及女儿——秀梅和文敏也同时失去了生命。这段历史最后被记载在“祥符新昌坊”建祠堂的地方,《明史》对他的评价是:“太祖晚年性格严厉多疑,加害于许多无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