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成祖这个称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那就是朱棣,但对于明太宗这个称号,可能就有很多人感到好奇了。其实,明太宗确实存在,只不过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让人们逐渐忘记了这一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看看。
首先要说明的是,明太宗原本指的是朱棣。在朱棣去世后,他被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并且庙号被定为太宗。他最终被葬于长陵。因此,在《明实录》中,也没有《成祖实录》,而是直接查看《太宗实录》中的记录。
既然朱棣的庙号原本就是明太宗,那么为什么现在几乎没人提及,而偏偏现在大家都习惯称呼他为明成祖?实际上,这是由一个后代——嘉靖皇帝所做出的改变。嘉靖皇帝改正了这一错误,以此来增强自己的地位和正当性。
嘉靖皇帝本身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是武宗的堂弟,当时由于武宗无子嗣,按照兄终弟及的继承方式,他才登上了皇位。不过尽管他从藩王起家,但嘉靖却是个坚持己见的人,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争议发生。
由于嘉靖并未接受深厚的大臣们教育,所以他认为作为君主应该独断专行,而不是与臣子商讨决策,因此在载嘉靖元年爆发了大礼议之争。大礼议主要围绕着是否更换父母的问题展开,其中杨廷和、毛澄等人的意见与嘉靖产生分歧,最终经过三年斗争,大礼议以杨廷和辞职告一段落,由此证明了他的胜利。
然而,这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自己的地位,因此,在三年的时间里,特别是在第三个年头(1524年)的七月和九月期间,又进行了一系列尊崇前朝君主以及母亲的地步,如尊奉“恭穆献皇帝”、“敬皇帝”、“昭圣慈寿皇太后”,这些都是为了确认自己家族的地位和权力,从历史记录上来说,这些措施对稳固其统治至关重要。
最后,在十七年的岁月里,即1538年9月份的时候,为了让世系更加清晰,同时也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正名力量,将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这谥号赋予前任君主,并将庙号从“太宗”改为“成祖”。自此之后,“明太宗”的名字慢慢消失,被人们普遍认同并习惯用作“ 明成祖”。
所以,从那以后,我们就开始习惯性地把朱棣称作“清风徐来水光斜”的伟大人物——永远的史诗般形象化的领袖——命名为:“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