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明成祖这个称号,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耳熟能详,而明太宗这个称号则可能让很多人感到困惑,甚至不为人知,就像唐太宗和宋太宗那样出名。其实,明太宗确实存在,只不过在传统的历史记载中,他的称号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来探索。
首先,让我们来解释什么是明太宗。在朱棣去世后,他被赋予了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为太宗,被安葬于长陵。因此,在《明实录》中,并没有《成祖实录》,而是有《太宗实录》,这就是查看朱棣历史记录的地方。
既然朱棣的庙号是明太宗,为何现在几乎无人提及,而普遍认为他叫做成祖呢?实际上,这个变化来自于他的后代——嘉靖皇帝的一次改动。嘉靖皇帝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背后的原因非常复杂,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才能理解这一切。
嘉靖皇帝其实是武宗的堂弟,由于武宗死后无子嗣,他才得以继位。但即便如此,作为一个藩王突然成为皇帝,朱厚熜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他是一个强势的人,不愿意像往常那样听从大臣们的建议,而是在即位之初就爆发了大礼议之争。
大礼议争端围绕着是否修改父母的问题展开:杨廷和、毛澄等人的意见与嘉靖皇帝相对立,他们坚持认为如果改变父亲的话,那么两人的关系将变为亲兄弟。而嘉靀震坚持原来的身份。这场冲突表面上看似只是家族权力问题,但实际上是一场关于君主与臣子的权力斗争。如果说他在这个时候妥协,那么未来他将难以控制那些大臣。所以,无论如何,嘉靖都不能轻易妥协。
经过三年激烈斗争,大礼议最终以杨廷和辞职告一段落,以此宣告了嘉靖胜利。此外,在1538年9月,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以及处理同样发生变化的世系问题, 嘉静十七年(1538年)九月又更改了谥号,将其设定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同时更改庙号为“成祖”。这样一来,从此以后,对同样经历世系变迁的朱棣开始习惯性地称呼他为“成祖”。
通过这样的转变,一直以来被称作“太宗”的朱棣,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并记住,更名为“成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