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如果明朝不分兵采用合兵战术萨尔浒之战能赢吗

0

揭秘明军败因与装备问题

要想明白萨尔浒之战的结果是否会有改变,就得先弄清楚明军为什么要采取分兵合击的战术。这一问题,涉及到了明军的装备和训练水平。

发展到十七世纪时,明军的装备,火器比例已经非常高,但相应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机动能力的不足。在骑兵数量有限以及部队火器比例较高的情况下,分兵反而成了一个最为稳妥的选择。这个本身就是明军的正常打法。

了解了这些同是万历年间战事的例子,就知道做出分兵决策,对于当时的明军作战经验来说,只能是一个正常反应。那么既然如此,明军真正的败因又在哪里呢?

核心的一条,当时的大臣们并不认账,但是却真实到残酷:萨尔浒之战前,明军战斗力就已经退化到无法取得胜利了。要了解这个,还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即火器装备的问题。众所周知,在此时期,这些武器配备非常普及,但它们发挥最大作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质量靠谱,而这一条放在此时清朝生产质量连年下降。而且很多边防部队多少年都没有更换过装备。

比这还可怕的是现代训练水平。在万历三大征里屡次成功之前,一直有长达十六年的改革,从张居正时代开始一直持续至隆庆皇帝时代。但到了后来,却是基本歇菜。歇到什么地步?只要看看萨尔浒开战前,大臣们的一些奏折就知道:两万人中的新兵占据绝大多数,没有任何经验。而且对付游牧铁骑常用的火器、车辆等设备使用,更是废弛了十年之久。

甚至在萨尔浒惨败之后,有奏折指出,即使是精锐边境部队,也不知道如何操作火器,并且操练仅限于排列队伍摆样子,没有实际操作经验。此外,即便是在精锐边防部队中,其操练也多以展示形式存在,而非实际战斗训练。

因此说,最终导致失败的是参加萨尔浒战争的人员,他们是荒废了至少十年的武器和技能,同时他们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和作业体验,无论岳飞孙武韩信再现,都难以获得胜利。这一事件反映出了晚期万历朝廷忽视国防建设的情况,以及文官之间争斗导致国家安全被忽视的事实。一场大礼之争持续不断,以致国防维护变得无人问津,最终导致国家力量严重削弱,不足以抵御外敌侵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采取合并策略也不可能保证胜利,因为士气低落、技术落后的部队很难形成有效联合作用。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即使努尔哈赤不明白虚实提前撤退,也不会发生悲剧性的结局;即使遭受损失,也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惨淡无比。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任何策略或行动都将不得不面对失败的地步。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