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大通桥畔曾是明清两代重要的漕运码头朱允炆伐燕檄文遗留在水边物品中

0

1952年拆除的小巧外城西南角楼,仅有12个箭孔。在我们乘坐列车即将进入北京站时,我们总可以从左侧车窗看到窗外城墙上那座雄伟的曲尺形箭楼,这就是北京内外城八个角楼中唯一存留至今的内城东南角楼。如果在一百多年前,登上这座角楼向城外看,可以看到宽阔的护城河和通惠河,以及繁忙的东便门漕运码头,这里还是整个北京城市水系的出口。向城内看,还是水,一条弯曲的小河将几个清澈的“泡子”串联起来,像一条翡翠项链,北京人称之为“泡子河”。

说起角楼,人们总会想起故宫城墙那四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它结构奇异和谐美观,是中国古建筑的极品代表作之一。其实,明清时代的北京内、外城角,还有八座不同风格的角楼。它们不但有装饰作用,还驻有军队,以备随时防御来犯之敌,因此都被设计成为箭楼。

其中尤以紫禁 城正面的内城西南、东南两个角楼,为规模最大。但是随着岁月流逝,其余七座角楼或毁于清末的雷电和战火,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量城市建设中被拆除。

现存内城东南角樓建於明正統四年(1439年),永樂皇帝修築北京時,由於限於財力、物力、時間關係,“月城、大樓之制多未備”。到了正統元年復命修築京師九門大樓,再次一年四月丙午完工,這就是北京內大都有一個重要記錄。此後歷代皆經多次修繕,如乾隆皇帝就曾對北京所有市政進行大規模重建。

此紀錄為我們提供了從一個新的視野去理解這段歷史,並且讓我們更加珍惜現存文物給我們留下來的一切信息。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