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晋朝后东吴的良民淘汰制图

0

侯方域,明末四大名士之一,与方以智、陈贞慧、冒襄齐名。孔尚任的《桃花扇》广为人知地描绘了他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他自己也在《李姬传》中写出了李香君的高尚品德。侯方域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即在《壮悔堂文集》中总结出明末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通过基层结构变化走向没落的周期性规律,这一规律被称作“良民淘汰制”。这种现象是由于税收增加、兵役加重、刑罚严厉以及其他种种压力导致百姓逃避现实,争相投身于学校或官职,以免苛捐杂税。十个人中逃避一人,其余九人则需承担其份额。不久后,有些人会成为游民,或出家为僧,或投靠权贵做弄臣或狗腿子,甚至不惜当太监。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仅剩那些无能为力的百姓,他们只能选择成为盗贼,从而引发天下大乱和暴力集团崛起。

与此同时,“良民淘汰制”并行的是“良官淘汰制”,这两个过程互相作用,是封建集权不可避免的结果。在明朝灭亡之后,“四公子”中的方以智隐居不出,而陈贞慧和冒襄也长期隐居。而曾经激烈斗争并对故国怀有哀思的侯方域,却于顺治八年参加河南乡试,中副榜,这引起世人的评议,其中梁启超批评他的晚节不保,但陈寅恪却认为这是为了保护父亲不得已之举,并非晚节衰败。他还指出,在那个时代,不参加科举考试意味着抗拒新政权且难免遭罪,因此参与科举应是一种必要措施。

尽管如此,由于身份低下的原因,跟随他的“李姬”终日郁郁寡欢,最终含恨而死。这位前朝遗民三十五岁回到商丘老家,也许除了思考问题和发挥文学才能,没有更多事情可做了,所以他的参加乡试可能只是为了避免骚扰,以便专心致志研究学问和进行总结工作,为完成《壮悔堂文集》及《四忆堂诗集》的撰写提供条件。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