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翻阅史景迁最新著作《Return to Dragon Mountain: Memories of a Late Ming Man》的中文版《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时,我被作者对明末清初两大散文家的深入探讨所吸引。李渔和张岱这两位才子,以其佻脱不羁的个性和率性而为之的风格,创作出了许多佳品。我第一次阅读张岱的《陶庵梦忆》,尤其是〈瘦马〉一节,便深受触动,从此对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张岱出身显赫,享受了富家子弟应有的奢靡生活,但到了四十八岁,他因国破家亡,只能避居山中过起了布衣蔬食的生活。在回顾往昔浮华生活时,他以真实的情感和趣味,将那些记忆娓娓道来。他的〈自为墓志铭〉提到:“国破家亡,避迹山居,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后年轻时期与当年的鲜明对比,这种生存状态让人唏嘘不已。
书中的另一处描述,是关于博览之所不二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墙西稍空,腊梅补之。但有绿天,不及暑气。”这里描绘的是一种宁静美好的环境,与他后来的简朴生活形成鲜明对照。他曾经拥有图书四壁、连床鼎彝尊蹴,而今只剩下“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
近日,在书店偶遇史景迁先生再度发表的一本关于张岱的小说化历史研究作品,我忍不住兴奋地拿起来阅读。这本名为《前朝梦忆:张岱的浮华与苍凉》(温洽溢译),我发现史景迁先生依旧展现出了他治史写史独特风格,用散文或小说笔法将大量资料串联并解剖,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细腻。
首章便展示了他的写作技巧,“如同灯笼亮起”后的南京城内繁华场面,让人仿佛置身其中。而在第二章中,他详细介绍了秦淮河畔端午节的情形,用镜头般推拉着每一个瞬间,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一面。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细节,也让我印象深刻,比如他的内心世界如何随着时间变化,以及他如何通过回忆来挽留那段历史。
总体来说,这部作品是一部既充满情感又严谨考证的小说化历史研究,它使我重新认识到 张岱这个人物,同时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了一些新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