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王朝的长河中,皇帝们死后都有了自己的陵寝,只有元朝的皇帝例外。成吉思汗去世时,其遗体被秘密下葬于漠北肯特山下,使用独木棺,并由“万马踏平”以掩埋其足迹。这种独特的丧葬方式,是蒙古人传统薄葬简丧的一种体现。
元朝建立前,蒙古人的生活习惯与汉族迥异,他们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没有固定的居所,因此丧葬仪式也显得格外简洁。在战争年代,更是如此,仅有的随葬品是一些生前的必需品,如马匹和弓箭。
忽必烈时代虽然实行汉法,但入殓仍然保持着俭朴,即使是皇帝,也仅用寿衣和几件武器陪伴而已。而对于普通臣民来说,更是不设棺木直接土埋,有时甚至连一块石头也不放置。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在于对盗墓贼的防范以及不希望留下任何可能暴露其陵寝位置的痕迹。不过,这样的记载往往缺乏完整性,有意地隐匿或编造,使得后人难以追寻真相。因此,我们只能推测,元朝之所以没有留下明确的地标性的陵墓,是因为它本身就不存在,而不是故意隐藏起来。但正如历史常说的那样,只因找不到答案,便以为答案不存在。这也是我们今天对元代陵墓这一千古之谜感到好奇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