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宾:南明末期,宗教信仰的混沌之中,他以一己之力,创立了黄天教,这个教派在他的传道活动中逐渐扩展,从山西、京畿地区蔓延至华北及江南的一隅。李宾本是一介布衣,在家务农后应征入伍,在野狐岭驻守,一次战役中失去了一只眼睛,但这并未阻碍他追求真理的决心。他在求道过程中遇到了云游的道人,受其影响深刻,最终悟到“普明如来无为了义”,编著《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清净真经》,开创了一套融合道、佛、儒三家教义的新体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李宾开始公开讲经说法,进行传教活动,以其治病能力和内功擅长赢得百姓敬仰。在连年的大旱之后,当地百姓生活困难不堪,而黄天教以“扶困济贫”为主旨迅速传播开来。清初思想家颜元回忆时称:“自万历末年添出个黄天道,如今大行。”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是李宾夫妇去世后的女儿们也违背了父亲遗嘱,将庙宇建造于膳房堡,并建立了碧天寺。这座寺庙成为了黄天教的一个圣地,不仅吸引了大量信徒,还吸引了一些反清复明的人士参与其中。直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方观承奉旨剿灭了黄天教,只留下历史的痕迹。而再度复兴于同治、光绪时期,直到光绪元年(1875年)重修完毕后,它才彻底消逝。
尽管如此,李宾及其所创立的黄天教对中国民间宗教学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实质与流行则更多接近于流动化且世俗化的道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