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常淓,1607年至1646年的安徽凤阳人,被称作小潞王,是明太祖的十世孙、万历皇帝亲侄。1618年,他继承了父辈潞王的爵位,管辖河南卫辉一带。在位二十六年后,随着崇祯十七年的明朝灭亡,他流离失所在杭州。1645年的清顺治二年六月,当弘光政权崩溃时,他一度被推举为监国,但仅几天后清军到来,他便投降,并最终被押送至北京,在第二年五月遭遇杀戮。
此前,在1645年的弘光元年五月下旬,清军跨过长江,将弘光帝逮捕。当消息传达到了杭州,一群大臣,如马士英、阮大铖等人,便请求朱常淓出任监国。他于同年的六月七日接受这一职务,并在八日正式宣布自己为监国。但就在十一日,面对清军迫近的威胁,这些支持他的官员纷纷逃跑,只有陈洪范留下来与清军进行谈判。十四日,当杭州城失守后,朱常淓及其他藩王和官员也被送往北京,最终在翌年四月初九日(1650)与他们一起遭受杀害。
尽管他政治生涯短暂且充满挫折,但朱常淓以其音乐家和书法家的才华而闻名。他精通绘画、音律和书法,《历代画史汇传》中就记载他善于画竹石,并且保存有一块刻有他作品“月外兰”的石碑。而在音律方面,他设计制作了一种名叫“潞琴”的琴,这种琴非常珍贵,以至于崇祯皇帝将其视作珍品,用以赏赐诸王。在书法方面,其手书石刻广泛存在,其中包括大量保存在潞王府中的作品,以及镶嵌于崇圣祠墙壁上的部分。
总之,即使政治上未能取得成就,但作为艺术家和学者来说,朱常淓留下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