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商朝文史网

二年级朗诵红色经典故事没有死才能更快乐

0

我们来探讨历史古籍《晏子春秋》中讲述的一则故事:齐景公在牛山游玩,北望其国城而流泪,感慨道:“如果能顺利离开这里而去死,那该多好!”艾孔和梁丘据都跟随着哭泣。然而,晏子独自微笑着旁观,他的笑容让景公感到困惑:“今天我游玩时,悲伤之情与众人相同,都流泪不已,你却独自一人微笑,这是什么原因?”晏子回答说:“如果能够使贤者常守此地,那么太公、桓公便会常守;如果使勇者常守,那么庄公、灵公也会常守。由于君主们不断更迭,一直到你现在的位置,每位君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但他们为何要流泪呢?这不是不仁厚,是因为每当有人见到这种情况,他们就会谄媚奉承。”

景公想起了他逝世的先辈,对此深表悲哀。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他的哭泣并非出于对祖先的怀念,而是更多地反映了自己即将面临死亡这一现实。

《左传》中有一段类似的对话,其中景公问晏子:“从前没有死亡时,它们享受的是什么样的欢乐?”晏子回答说:“从前没有死亡时,现在所说的欢乐,就是古代人们曾经拥有的欢乐。那么,即便如此,您又能得到什么呢?从爽鸠氏开始居住在这里,再经过季萴、逢伯陵和蒲姑氏,然后是太公,他继承了这一切。如果没有死亡,那就是爽鸠氏时代的快乐,并不是您所追求的。”

作为一位国王,大多数人都是贪生怕死。这一点可以通过许多皇帝炼丹采药以求长生不老来体现。而生活艰难的人,对于死亡通常并不恐惧,因为他们觉得生活已经很累了,所以death可能是一种解脱。

就像有些人盼星辰大海退休,而另一些人却害怕退休,改写自己的年龄一样。毕飞宇的小说《青衣》描绘了一位坚持不懈继续舞台生活的人物——筱燕秋,她因演出A角失去了理智,将开水泼向师傅李雪芬二十年前。此后二十年,《奔月》复排筱燕秋再次占据舞台,不被允许参与其他戏剧。在复出的那一刻,尽管筱燕秋已经衣食无忧,可她还是选择送上门去。

毕飞宇评价道:“如果我尊重生命的话,我必须说,在我的身边,在骨髓里头,在生活的隐秘处,筱燕秋无处不在。她们(中国女性)的韧性使她们在努力做事时,无力回天还挣扎,以至黄河滔滔都不甘心。她们那种抑制感,那种痛苦,那种不甘,就令人心碎。”

单位里也有这样一个女士,她成年之后拒绝工作,但当领导劝她辞去部门主任职务时,她却问道“我犯错了吗?我还有两年的时间吧!”

当然,有很多人的行为正如鲁迅所言,“可惜有一种人,从幼到壮,没有奇迹;从壮到老,又有点古怪;从老到死,更异想天开,要占尽少年道路吸尽少年空气……”

李国文晚年发出了这样的愤慨“老,就得承认老,就得服老。当人们尊敬你的岁月、资历、过去成就,以及你的好脾气好性格好人缘好风度,不等于尊敬你现在文学状态……明日黄花的事情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今天,所以既不要折磨自己,也不要折磨别人才行。”

“世界上最难看的是那些七十岁八十岁男子遇见女士眼中的邪光。”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当我们面对生命终结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行为和态度,以及我们对于未来的期望和规划。这是一个关于价值观和生命意义的问题,让我们深入思考一下我们的存在与目的究竟是什么。

标签: 商朝政治制度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