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时期,有一个名叫李渊的儒生,曾经访问了一位权贵的府邸。那个权贵的人物拥有一块精美的玉石,上面雕刻着一只捣药的小兔子,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不禁停下脚步欣赏。李渊拿起这块玉石,不知不觉中玩了很久,直到主人不得已借口让他放下。这时候,一位小书童想出了个绝妙主意,他建议主人带着客人们去后花园看荷花,那里的荷塘位于两座别院之间,是夏天风景最美的地方。
当众宾客在后院观荷时,小书童暗中观察每个人是否有偷窃行为。当微风吹过的时候,他发现先前摸触那块玉石的儒生腰间鼓囊欲裂。他迅速行动,将那位儒生带到了偏房里。经过询问和交谈,最终揭开了这个人的身份——他就是窃取主人的宝物的人。
虽然心里充满怒火,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主人还是控制住了情绪。他质问那个儒生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那位儒生深感羞愧,对主人说他是为了救助患病的母亲,没有其他任何动机。
尽管如此,当这个消息传达给他的母亲之后,她却对儿子的行为感到非常失望,用烧火棍狠狠打了 儿子一顿。她告诉 儿子,这些伤痕可能会很快好起来,但是那些被打上去的心灵伤害,却难以磨灭。
这一事件激励了 儿子更加努力学习,最终考上了状元。他高中后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回家,而是前往曾经赠予他的那位达官贵人处,将这块玉还给他,并且表示自己终于能够将这块玉擦干净归还。这番言辞表明,他已经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此改过自新。而达官贵人则赞扬道:“你的心真的是像这块玉一样纯洁。”